一、教育是确定的吗? 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在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以后,更坚定了这样的信念:世界是有秩序的,是可以预测的,世界具有基本的一致性和规律性,在偶然事件、表面混乱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一般的规律;世界各种事物的规律性表现在彼此的因果关系之中,澄清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就找到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也就可以预测未来的结果。 那么教育中是否也存在这样有必然因果联系的规律呢?仅从教学这一层次来看,教育涉及个体的认知心理发展、课程内容及学生认识过程中两方面的相互作用,因此要回答上述问题就需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及其相互作用上来考察。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在皮亚杰提出“运算理论”之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认知心理学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虽然各个流派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比较一致的看法:(1 )智慧发展的阶段及其阶段顺序具有普遍性;(2)处在相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共同的内部认知结构特征; (3)认知结构的水平与学习内容之间存在平行关系。 各种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加深了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的认识。然而,虽然各流派在解释问题上有各自的优点,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一致性或矛盾性,况且在高级思维活动中还存在着大量非理性现象。这一方面也说明在认知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认知发展中有许多是我们未能确定或本来就是不确定的因素。而且各种理论虽在解释一些问题时十分有效,但我们能否说人的认知过程就一定如此呢?这显然是没有充分根据的。所以,可以看出,人的认知发展既有确定的规律,也存在不确定的因素。 从课程内容来看,同样也遇到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几千年人类历史的演进和发展,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知识宝库,但是,当从中选择课程内容时便产生了不确定性。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整个社会需要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来支撑,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放到学校里让儿童去学习,我们必须作出选择,就在我们进行选择的同时就导致了不确定性。当然,我们可以把一些内容当做确定的东西确定下来,但同时也丢弃了一些可能的社会必需的内容,而且现代社会变动不居,我们也很难确定所给的内容就一定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 如何使课程内容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是课程设计中必须关注的问题。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发展与学习内容之间存在平行的关系,但是心理学的成果还不足以确定儿童心理结构与知识内容的一一对应关系,还只能局限于根据各学习阶段对知识进行模糊分类。 当考虑心理发展和知识内容的作用时,我们将触及到实际的教学问题,此时不得不考虑以下问题:怎样使教育适应儿童当前的发展阶段,使教学方式、知识结构符合儿童解释世界和作用世界的方式;怎样使儿童积极参与认知加工过程,促进认知结构的分化、组合、协调;怎样使教育促进儿童“运算”水平的提高,从一个阶段向更高的阶段过渡。要处理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儿童的心理结构、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有深刻的把握,使它们统一起来,但心理学的发展水平还难以做到这一点,一则心理结构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学科知识的逻辑也不是唯一的,而且心理结构和学科知识走着两条相互独立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尽可能使两者统一起来,但要使它们完全契合是不可能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教育中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是不完全确定的,教育既有确定的规律,也存在不确定性。过去,我们一直按自然科学的模式寻求着教学的因果联系,试图找到一条确定的道路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很少意识到不确定性的存在。实际上,不仅是教育学等社会科学中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即使在自然科学领域,因果联系的信念也受到了冲击。本世纪初自然科学的两大发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使人们认识到自然规律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不确定性。其实,在教育中不确定性始终存在着,并对教育及其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教育成为可能还在于确定性,教育理论的发展就是对教育确定性的探寻,但不确定性也不断影响着理论发展的轨迹。 二、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的追求 自从认识到教育的力量,人们就不断地追寻着有效而确定的教育途径,其中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是杰出的代表。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第一个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对后来的普及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夸美纽斯坚信教育是有规律的,并以“适应自然”的原则来构筑他的教育理论。他认为自然是有秩序的,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教育也应遵照自然的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是应当、并且只能以自然的作用为借鉴的。”(注: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80)夸美纽斯深信“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坚信由此可以改良学校,为男女青年提供周全的教育。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夸美纽斯的贡献正在于对教育确定性的信念,对教育规律的追求。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在于制定了一整套学校工作制度,制定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之所以成为可能,就在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共同特征,在于发展阶段的普遍性,在于各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认知结构。事实上,夸美纽斯制定的学校教学制度恰好建立在心理发展阶段的确定性这一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