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各国对资赋优异者的教育都存在一种矛盾的情绪,但谁都没有停止这方面的研究。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一些西方国家将资赋优异者的教育列入法律条文,这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加强。近几年由于心理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些基本理念的更新,资赋优异者的教育研究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本文力图从天赋的内涵、资赋优异者的选拔、课程、教学、培养方案的评价几个方面出发,介绍近年来资赋优异者教育研究的一些主要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几点归纳。 一、天赋的内涵 随着现代认知理论的出现,人们对长期以来颇有争论的“天赋”概念又有了新的认识。Stemberg和Davidson在“天赋的概念(Concepti-ons of giftedness)”一书中通过对17种较有影响的定义的再分析,重新评价了“天赋”的含义(Reis & Renzuli,1995;郭静姿,1987)。他们将这些定义区分为内隐论和外显论两个维度,又将外显论划分为认知论、发展论和特殊领域论(domain specific theory),指出内隐论认为天赋不能凭借人的经验来检验,而外显论则相反,外显论者更为强调“天赋”的社会效用。 (一)内隐论 Tannenbaum是内隐论的代表,他将特殊才能(talents)分为四类:(1)罕世的才能,这类才能对人类具有一种扭转乾坤的贡献,但永远处于缺乏状态,例如沙克发明小儿麻痹疫苗等;(2)过剩的才能,这类才能能促进人类的精神文明,但并非维系社会所必需,如巴赫对音乐的贡献;(3)配额的才能,指在各行业专家具有的专精技能,如物理学家、教师等,社会中这样的人才数量有限;(4)异常的才能,指社会往往不会赋予其特殊价值,但确能反映出人类潜能的广度与深度的能力,如心算能力等。Renzulli的三环“天赋”理论也属一种内隐论,认为天赋由中等以上的能力、创造性和对任务的专注性三类特质整合而成。Gall-agher和Courtright分别从心理的角度和教育的角度对天赋的概念加以了界定,天赋的心理概念强调了个别差异,而天赋的教育概念强调了学业成果及评价,但他们都认为个体可能在心理能力或学业能力某一方面优异,而另一方面却相反。Feldhusen认为天赋应包含四要素:一般智能、积极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特殊才能。创造力并非单一的特质,而是某种或多种领域的特殊才能,资赋优异就是个体在成长期间有良好的身心倾向,使其能有优异的学习表现,并在成年期有卓越的贡献。此外,Haensly、Reynolds和Nash用“统合、情境、冲突和专注”四因素来阐释天赋。统合指个体的元认知与元觉察能力;情境指决定个体工作成果价值大小的环境因素;冲突指个体在接触社会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压力;专注指个体在追求卓越的历程中所保持的坚韧性。 总之,内隐论有这样几个特点:(1)着重于探究概念的基础,而不论其是个性性的还是社会性的;(2)强调认知能力和动机在“天赋”中所起的本质作用;(3)认为才能的效用取决于社会价值观;(4)资赋优异者只有具备上述各种能力,其才华才能得以展现并为社会承认。 (二)外显论 外显论重视实证的研究方法,往往以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校标,强调认知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就其中的认知论者来说,Jackson和Butterfield认为天赋体现在优异的行为之中,元认知能力是个体行为优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且可由实证的方法加以研究,研究应着重于“资赋优异的行为”而非“资赋优异的个体”。截然分出“资赋优异者”与“非资赋优异者”违反了个体行为的可变性这一事实。Borkow-ski与Peck更进一步指出元记忆能力直接影响个体行为的品质。David-son则强调了许多重要的发明或贡献直接归因于个人高度的洞察力,洞察力包括三个成分:选择性输入、选择性组合和选择性比较。Sternberg的智力三面体论将智力划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层面、经验层面和环境层面,认为认知能力是构成天赋的要素,强调了认知成分及历程在心智功能中的作用,并将认知、经验和环境统整起来。总之,认知论者强调以某种认知成分作为天赋的要素,强调高层次的认知历程,主张实验研究,更提倡采用理论驱动的经验性研究方法。 就发展论者来说,Gruber研究了资赋优异者的自我结构,认为个体的兴趣和活动是个体发展的本质,社会价值决定了天赋的表现是否受到重视。Csikszentmihalyi和Robinson讨论了文化、时代与发展特殊才能之间的关系,强调要了解特殊才能必须要了解个人所处的文化背景及期望;再者,特殊才能不是一种稳定的特质,社会要求个体所表现的特殊才能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环境下会有所改变。Feldman用了三个论点界定天赋:(1)心智发展的历程重于心智结构的特质;(2)发展具有连续性、阶段性;(3)资赋优异是某特殊领域的杰出表现。他同样也认为天赋是多种因素与条件的组合,包括个体能力、人格特质、社会及文化环境、个体经验与个体在特殊领域的努力等。WEalters和Gardner认为天赋的形成必须要经过晶体化的经验(crystallizing experience),指出天赋是特殊领域才能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透过晶体化的经验而使个体表现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晶体化的经验实质上是Gardner提出的构成智力的七种能力中某些形式的能力与外界环境的整合体。总之,发展论者主张天赋形成须经若干阶段,而非与生俱来;天赋体现在某种特殊领域中,而非笼统的能力;天赋是环境与个体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个体因素独自所为;研究天赋应重个案与自然观察,认知、社会与情感三因素对天赋的形成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