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网络时代与教育“新概念”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这句话被印在有关国际互联网络书籍的封皮上,固然有明显的商业广告意味,但是随着“网络”及其有关概念愈来愈深地进入寻常百姓生活,谁能无视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呢?当然,现在我们还不能说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但是我们可以说世界正在走进“网络时代”。今天的教育如果不从这样一个时代特征出发,今天的教育理论如果不是对这样一种时代所提出的教育问题的回答,那么我们就不是在从事今天的教育,我们所研究的也就不是今天的教育。以昨天的教育和教育理论,来进行今天的教育或思考今天的教育,我们就不能指望获得什么积极的成果。

      一、网络化时代对于教育的挑战

      世界的网络化,这是时代对于我们的巨大挑战。这个又一次起源于西方的科技革命,使得我们又一次面对西方文明发展的优势。我们不能忘记,在上一次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西方领先了东方。在那一次西方的挑战面前,我们中国人曾经历的失败,由此而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痛苦,是决不能忘记的。这一次我们必须自觉地迎接挑战。在战胜这一次挑战中,教育应当发挥何种作用,这是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自觉思考的问题。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致力于教育与因特网联网的发展计划。亚洲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时代提出的挑战,正在致力于建设教育网与教育信息上网的工作。计算机网络当然是要有物质性的技术基础的,因此有关教育网络化的问题就不是仅仅在理论上的务虚就能解决的。但是,网络时代的科技发展与上一次即工业革命的科技发展的一个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上一次科技革命是以有形机械设备等巨大的生产规模为标志的,而这一次用阿尔温·托夫勒的话说,叫做“信息炼金术”。今天的主要资产,是所谓“无形资产”,即信息。由此可见,网络时代的教育变革,恐怕也不仅仅是以有形计算机、光缆、人造卫星,甚至像电话线这样的物质设备,仅有这些东西,还不能成为真正信息意义上的网络。所以,网络化时代的教育变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与网络时代相应的教育思想观念。笔者把这样一种教育思想观念以“教育新概念”名之。但这决不意味着笔者提出的是一套系统的教育新概念,作为一种初步的探讨,只能说这是提醒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必须思考与“网络时代”相应的“教育新概念”问题。

      二、教育的新生产力基础已经形成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个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今天教育的生产力基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新生产力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网络为主要标志。既然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新的发展,那么网络时代的教育观念必然会有很大的转变。今天,马克思给我们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将仍然是教育新观念的基础。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可惜的是,我们始终牢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这条基本原则,却并不总是能使我们自觉地思考今天的教育。至少在今天的教育界,还很少有人注意到今天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之所以说是根本性的,是因为它是划出历史学家们努力寻找的划分历史时期的根本性界限。

      美国某些未来学家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三种文明或三次浪潮,就是以生产力发展为依据的。人类在某一片土地上定居下来,利用自然力:土地、水、风、耕牛等等,创造了农业文明,掀起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次改革浪潮。第二次改革浪潮是以机械力的利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就是机械化。然而今天,据未来学家说,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又在发生一次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也是划分出历史时期的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这就是信息正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要素。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这种新生产力有许多可见的标志:财富不再主要表现为庞大的厂房、机械设备;从事间接生产的人,即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所谓“白领”和服务性人数,超过了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蓝领工人”;生产中的竞争,主要的是人才的竞争,以至于演变出了“人才大战”;生产的资源,不再只是所谓“土地”、“原材料”或“货币资本”,用未来学家的话说“知识——广义地说,包括数据、信息、意象、符号、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是现在第三次经济浪潮的主要资源。”(注:阿尔温·托夫勒,海蒂·托夫勒著,陈峰译:《创造一个崭新的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1页。)。

      信息是生产力,并不是只在今天的这个时代才出现的,其实信息的生产力性质,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中也如此。但是在农业文明时代以语言文字为基础进行信息传播,在工业文明时代以印刷技术为基础进行信息传播,这些信息传播方式,既不能把信息的巨大力量释放出来,也不能导致信息的大量生产。

      我们说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了新的生产力要素,但这并非说世界已经是新的生产力占主导的世界。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生产力水平的文明,甚至有些地方还处在农业文明的水平上。当今的中国也是三种文明并存。但是,问题是:如果我们不想落伍于时代,我们就必须发展最高的文明。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想落后于时代,我们就必须使我们的教育建立在最新生产力的基础上。

      “教育先行”,这个我们早已接受下来的观念,在网络时代的巨大变革面前,成为切实的要求。事实上我们今天的教育还是没有能够做到先行,但是在知识成为主要生产力要素的今天,没有“先行”的教育就难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笔者认为给我们今天现实教育以很大影响的,还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认识到这一点,对中国当代出现的“应试教育”与历史上曾有过的“科举教育”有相似之处,就不会感到奇怪了。所谓“应试教育”,在笔者看来就是农业文明水平上的教育。继续维持这种教育是可怕的。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或者说我们今天对于“素质教育”所达到的认识水平,大体上也还在工业文明的水平上。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育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的教育思想。这一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当然还应坚持,但是,如果我们确认“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网络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素质教育”还应有更新的内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