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基本问题讨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教育价值、教育规律、教育认识、教育实践、教育矛盾、教育异化六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尤其对教育异化这一重要范畴进行了大胆的哲学思考。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价值和教育价值

      价值范畴是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在哲学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往往是最难以界定的范畴。价值范畴的界定就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有人把价值划归关系范畴,有人把价值划归认识范畴,还有人把价值划归实践范畴,如此等等,说法各异。那么,价值范畴究竟应该如何界定呢?我们的观点是:价值范畴主要是用以表明此物与彼物发生联系时,此物的存在对于彼物的合理性。在价值的哲学命题中,“此物”可以叫做“价值主体”,“彼物”可以叫做“价值客体”。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而言,具有唯一性;而价值客体对于价值主体而言,可以有一个以上。

      基于上面的认识,下面讨论教育价值。

      教育是一种社会存在,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教育是社会的子系统;因此,当我们讨论教育价值问题时,总是把教育看作价值主体,把社会看作价值客体。那么,教育存在对于社会而言,它的合理性就是教育价值。如此,教育价值这道玄而又玄的难题便简化为只需给出这样一个回答:社会为什么要有教育存在?社会是人的社会,尽管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这些非人的社会因子,但一切的非人社会因子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人,因此,社会的本质是人,是一般的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讨论教育与社会的问题,其实是在讨论人与人的问题。人之为人,是因为人比其它动物存在得更好,发展得快。马克思认为,这是由于人先于其它动物掌握了制造劳动工具的技术。总之,先人为了后人能比自己存在得更好,发展得更快,于是就有了“教育”的需要,就有了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不断趋于社会化、专门化、高级化,因此,就有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人培养人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需要,这便是教育存在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亦即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是教育本质所决定的,它具有客观性、永恒性。在讨论教育价值时,一定要从教育一般、价值一般的哲学高度,亦即哲学一般的高度出发,千万不可把一般教育与具体教育、教育价值与具体教育价值混为一谈,否则就会陷入一种无头无绪的理论怪圈,莫衷一是。

      二 规律与教育规律

      规律范畴也是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畴。它表明的是事物发展与联系的一种必然性。“事物”的规律可以是“事物”自身发展与联系的必然性,也可以是“此物”与“彼物”发展与联系的必然性。基于事物是客观事物,事物的发展与联系具有客观必然性,因此,事物的规律也具有客观性。客观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所遵循,但不能违背;违背规律,就是破坏事物发展与联系的必然性,就会导致事物的畸形发展或者发展停滞。客观必然性是事物规律的哲学一般;具体事物的规律是该事物自身或者该事物与其它事物发展与联系的一种特殊的必然性。

      我们研究教育规律总是分两个层面:(一)教育自身发展与联系的必然性;(二)教育与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与联系的必然性。国内学术界有人把教育规律的第一个层面叫做教育的“内部规律”,把第二个层面叫做教育的“外部规律”,这种区分应该说是可以的,它基本上反映了教育规律的全部。

      教育的内部规律反映的是教育自身发展与联系的客观必然性。“教育自身”是什么?是教育一般,是人类社会的教育存在,是人培养人的活动。人培养人客观要求有培养者——教育者,有被培养者——被教育者,有培养内容——教育内容,有培养方式和手段——教育方式和手段。无论是原始的人类教育,还是现代的人类教育;无论是并入劳动过程的师徒传授,还是脱离劳动过程的班级授课;也无论是简单的言传身教,还是复杂的电化教学,总而言之,教育活动必须由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组成,而教育活动的目的则是培养人——培养更具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的人,有人称之为“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培养新人是教育的目的,那么一切有利于培养新人的要求便是教育规律——内部规律的客观要求,比如好的教育者、好的教育内容、好的教育手段,这都属于教育的规律性要求。因此,优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等等都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正确举措,必须提倡和鼓励。

      教育的外部规律反映的是教育与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与联系的客观必然性。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本身就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社会这个大系统里,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共同构成社会的全部活动,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又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其它子系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联系中发展,在发展中联系。研究教育的外部规律就是要研究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独立子系统如何同社会的其它系统协调发展,这种研究应该是由教育本体出发,而不是首先由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发,这是教育规律——外部规律的客观必然要求;违背了这一要求,就是违背了教育规律。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的奴化教育、军国主义教育、宗教教育、绅士教育、资本家教育等等,都是首先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发的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导致教育的异化——即人的异化,人的非人化。

      强调教育规律实质上是强调教育的本体地位;重视教育,就是尊重教育的本体地位和社会独立性;只有如此,方可谈及遵循教育规律。

      三 认识和教育认识

      认识范畴在哲学科学中主要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界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继承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认识理论,把人类的认识活动推到了能动的反映论的哲学高度。认识是思维对物质的反映,这种反映具有实践性、能动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理性认识的沉淀和积累构成了人类知识的全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