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的发展目标、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是新时期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强调了教育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农村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决定》既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决定》,促进教育事业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对于实施科教兴农方针,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现对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 充分认识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以农科教结合、“三教”(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为主要标志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对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教育为农业和农村服务的力度还不够大,农村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教育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不同程度脱离农村实际的现象,农村教育投入不足,许多地方办学条件还比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和推广。当前,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以及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都对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现状还难以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更不能适应我国农村长远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实现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从根本上讲是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教育必须为实现党和国家确定的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教育战线的同志,特别是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同志,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充分认识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思想,努力开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新局面。 二、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 我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发展教育要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农村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农村教育必须坚持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必须坚持走综合改革的道路,实行农科教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这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出路。 实行农科教结合,就是要在当地政府的统筹下,改变农村经济、科技、教育相互脱节的状况,坚持农村的发展要依靠科技和教育、教育要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方向;坚持教育部门与农业、科技等部门密切合作的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逐步形成农业、科技、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加强三教统筹,就是要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三类教育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能力。农村各类学校担负着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初中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应在科教兴农中作出更大的贡献。要进一步转变农村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促进农村教育切实从主要为升学服务转变到主要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轨道上来,通过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使学校成为农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基地,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和推广的基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要坚持点上深化,面上扩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继续发挥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地区联系点的示范作用。继续推进“燎原计划”的实施,加强“燎原计划”示范乡镇建设。 三、打好农村“两基”攻坚战, 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农方针的奠基工程。“两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农村是实现“两基”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继续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打好“两基”攻坚战,为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要重点抓好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革命老区的“两基”工作,切实解决适龄儿童尤其是女童的辍学问题和妇女、流动人口的脱盲问题。受灾地区要做好灾区教育恢复重建工作。 农村中小学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通过转变教育思想和改革教学内容,使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内容贴近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鼓励农村学校使用乡土教材。要通过开设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帮助学生掌握初步的生产技术,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土地相对宽余的地区,政府要划拨一些土地作为学校的勤工助学基地;土地紧缺的地区,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土地,栽种花草或果树等。学校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掌握一些生产技能。通过改进农村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热爱农村、扎根建设农村的教育。农村学校也要采取适当的形式,对中小学生开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要把多种形式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