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统一、重在落地生根,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从价值观接受、内化和外化等理论来看,就不能简单停留在那种单纯灌输、说教的工作层面,而是需要善于找准宣传、教育与人们思想道德情感、日常生活的契合点,遵循传播规律,积极探索形式多样且行之有效的传播路径,并有赖于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协同合力,使核心价值观有效引领、整合大众文化和多样化社会思潮,让民众在多元文化场域中达成思想共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唱响主流价值观的“正气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情感的寄托。 当前,依托主流媒体的官方舆论场承载着宣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不仅有效地推动了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活动,还使得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在普通百姓中间得到有效释放。与此同时,依托人民群众口口相传,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的“民间舆论场”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在信息四通八达和大融汇的大数据时代,民间舆论场传播着各式各样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可谓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正确理念与错误思潮并存,对人们思想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凝聚共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就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间场域得到有效传播,并克服现实张力与碰撞,以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之态进入踏雪无痕、润物无声的新境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间舆论场的有效引领与统摄,让核心价值观在民间场域获得优势话语权,并占领精神制高点。也唯有如此,才能与官方“主流媒体舆论场”的作用相得益彰,达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①,“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②的目标。 一、民间舆论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重要场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体现、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核,要将其渗透于国民心中并转化为牢不可破的精神信仰,必须在各种社会场域实现全方位传播,成为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引领者。民间舆论场,作为官方舆论场之外的天然舆论场,具有零散化、非权威性、非制度化特质,因依托民间百姓口口相传或坊间交谈,故其传播具有无障碍性和无限性,这就有利于发挥它在公众中的影响力。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诸多网络虚拟社区、论坛、交流工具赋予民众多中心、多源头、随机性的信息披露和表达权,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发表自我观点、批评社会现实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舆论场,民众越来越感觉到“网络民主”如此贴近自己,也使公民对政府进行“全景式监控”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网民纷纷聚集在网络虚拟社区,通过自由、平等交流,通过评论、点赞、跟帖、参与讨论、转发等方式,使社会公众的思想观点得到了快速、顺畅的表达和及时的反馈。网络不仅形成了强大的“舆论集散地”,还成为一些集体行为的发生地。可以说,网络等媒体在某种程度上真正构建起一个平民化、大众化的公共领域,使得民间舆论场内涵与外延得到丰富和拓展。 在现实社会中,民间舆论场汇聚了民意、民情和民声,虽然没有官方舆论场那样强大的权威性和统摄性,却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和强大的民意支撑,影响力和凝聚力不可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主流价值观,除了需要官方场域的大力宣扬之外,理应在民间舆论场域获得自己的话语权,成为这个场域各种思想和价值观的引领者。这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乃至整个社会价值和信仰共同体的构建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巩固和强化官方舆论场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要发挥引领作用,离不开主流舆论场的传播。当前,以党报党刊、国家通讯社和广播电视台为主体的官方媒体,根据国家意志、执政党的意图或指令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自我塑造”的信息流。应该说,官方舆论场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与核心要素,推动核心价值观引领民间舆论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仅仅依靠官方舆论场的作用是不够的,必须汲取其他力量来增强和巩固官方舆论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效果,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官方舆论场传播主要依托传统大众媒体,传播偏好与议程设置往往都掌控在媒体把关人手中,这导致官方传播不仅有时在方式上出现单向灌输、严肃刻板等现象,且在语言上较为正式、严肃、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民众的认知和接受,也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官方舆论场发挥引领作用的效果。而依托网络技术,以微信、贴吧、微博、博客、BBS、QQ等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是民意的“折射”,与官方舆论场的不同在于它打破了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实现了“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相互传播、传播主客体身份互换”的传播格局。在传播方式上,民间舆论场依托口口相传、网络平台交流等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灵活性传播。在话语方式上,民间舆论场注重采用平民化、通俗化、“接地气”的语言。在传播的辐射力上,民间舆论场传播往往能迅速引发“围观”,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可以说,民间舆论场不仅改变了传统传播模式,而且由于“匿名性”“开放性”“去权力化”“去中心化”“无限制过滤”等特征,为表达观点、交流思想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开放且效果显著的平台。在这种背景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民间舆论场,坚持平民化取材、平等化交流,运用平民化语言,在生动、形象、直观、互动的情境中加速个性化、对象化、分众化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向普通大众转移,加速核心价值观占据民间精神和思想高地,使其成为民间舆论场的引领者与整合者,不仅有助于加快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在民间的传播,还能强化和巩固官方舆论场宣扬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增强官方舆论场对民间舆论场的引导与整合。与此同时,还能促进两个舆论场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找到结合点和共熔点,实现互动与互促,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渗透和传播的效力,让更多民众获取精神滋养。如近年来有关“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最美交警”等“最美现象”的报道中,央视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的发声取得了良好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发挥了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而网民也在网络平台上,借助多种多样的方式为最美人物点赞、祈福,形成了强大舆论氛围,更是让无数人感动和敬佩,这在无形之中极大地促进了核心价值观的大众传播,使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心中的价值引领和道德标杆。这一生动实践表明,核心价值观在民间舆论场传播和引领作用的发挥,有助于实现其与官方舆论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互动并促,从而凝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共同推动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