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1]中华传统文化本应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但过去被破坏的深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同时,苏式理想道德教育已失效的程度,也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在原有的信仰与道德被打破的历史条件下,亟待培育和树立新的民族精神,使之与时代相契合。 (一)内部要求 1.社会道德沦丧并蔓延的严重性到了不能不正视的时候 在中国社会面向现代化而经历前所未有的历史转型之际,我们原有的信仰与道德正在失去作为社会稳定和安全的堤防的作用。社会公德和包括商德、医德、师德、官德的职业道德,无一例外地在滑坡。 最直观的是商德沦丧,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盛行。最深层的危害则是医德、师德、官德的滑坡。医院演变成了营利企业,医生开大处方、吃药品回扣、收红包,变成了卖药的另类商人,救死扶伤的信念被许多医生抛诸脑后。教育乱收费长期以来屡禁不止,教师敬业精神下降,一些教师甚至以推销教辅材料、课外辅导等形式,把学生作为谋利的对象,有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更严重的是干部队伍中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扼制,带坏了民德民风。 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价值观和道德混乱的现象,每个人都看到了,每个人都在指责;每个人也不例外都身陷其中,既是受害者,也是制造者。 2.传统思想文化被破坏的后果到了不能不正视的时候 如果不是持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就应该承认,历史上我们是有全民族的共同思想信仰和价值观的,那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道德文化,就是我们曾在两千多年里作为“国之四维”的礼、义、廉、耻教育。 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曾经遭到过严重破坏。 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彻底的不加选择的批判,对孔子、孟子等文化先哲进行了彻底的人格污蔑,在砸烂“孔家店”,破除“封、资、修”的口号下,摧毁了思想先圣的历史形象,也破坏了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积淀。本来若是能够持一种相对客观的立场,就会看到,传统道德文化有利有弊。对产生于漫长的封建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进步的传统文化,通过批判去其糟粕是必要的;但在动手术革除思想文化积弊的同时,也应该保留和弘扬其精华,使其与新的时代精神相融,进而用来弥补我们民族的精神空间。如同“君君臣臣”没有了,但父子亲情这样的伦常关系还存在,至少儒家关于个人礼仪、修身养性的思想是有好处的,对家庭稳定、社会和谐是有益处的。而纵观当今社会,对父母至亲的“孝道”,对中华民族文化先圣的敬仰,人际关系中的“温、良、恭、俭、让”,中国人两千年做人准则的“礼、义、廉、耻”这些传统文化中有益的伦理道德规范似乎得不到彰显,甚至与深受中华文明影响的东亚其他国家,例如韩国相比,都显得不够。在世界各国愈来愈重视弘扬本民族文化,将其作为宝贵精神财富的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找回真正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之根,那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苏式理想道德教育已失效的现实到了不能不正视的时候 新中国成立后,引进了苏式理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曾经成为一代人的共同信仰。但一场场狂热的政治运动,使无数人遭受磨难的同时,也使无数人为之憧憬的理想道德破碎。特别是“文革”造成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大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信仰的大破坏。任何信仰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苏式理想道德教育有它产生并相适应的历史条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计划经济、绝对公有制、平均主义、对外封闭的体制环境下,在否决了一切私产、私念、私利及“私”字的社会环境中,倡导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理想与道德,应该说是相得益彰。但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的世界潮流和地球村的网络时代中,我们的经济日益走向市场化和混合所有制,思想文化和社会日益走向多元化,对外开放度愈来愈大。今天再搞封闭式的苏式理想教育,其结果就是“鸡同鸭讲”了。任何思想理论都需要与时俱进,苏式理想道德教育有它合理的一面,也有它不合理的一面,问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以科学的态度汲取其合理的一面,摈弃其不合理的一面。 任何信仰与道德和价值观也是密不可分的。信仰、道德、价值观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它包括对待历史、社会、人生等事物的认知观念和态度。当人们具体的道德与价值观发生变化的时候,信仰也就出现了质的变化。在当今,如果发现人们的道德行为已经明明白白普遍发生变化了,而又要坚持说传统信仰仍然普遍存在,那就是自欺欺人了。比如说,原来我们倡导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不计较报酬,但当我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了,不仅把报酬作为“劳动所得”,以至于以报酬来决定工作取舍的时候,事实上原来纯而又纯的信仰就已经不存在了。 (二)外部要求 1.促进祖国统一的要求 维系一个民族除了共同的血缘与历史,需要有共同文化与价值观的根,而且后者更为关键和重要。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按照“一国两制”战略构想,20世纪90年代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并正致力于对台湾的和平统一。但是,首先,港澳的回归仍然是“两制”下的政治统一。中央政府对港澳给予了经济上的巨大扶持和帮助,加深了港澳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与融合,保证了回归后的经济繁荣,但同时也应看到,港澳与内地在文化与社会价值观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别。共同文化与价值观的作用如同共同的DNA。为有效促进国家和平统一事业,今后除了加快与台港澳经济融合,更需要探索文化与价值观融合的路径,逐步找到相通相似的社会价值观。特别是对台关系上,在两岸经济走向融合,人均收入差距缩小的情况下,如果未来能够推动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接近,增加民族的共性,两岸人民的融合和政治统一,可能会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