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6-0147-06 公民身份是当代世界政治的核心概念之一,其本身也富含争议。然而公民身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能直接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时代,由于其重要的政治、社会意义,学者们围绕其进行了诸多研究,并在曲折坎坷的理论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理论模式。国内学术界对公民身份理论研究的重视并运用公民身份的理论模式研究中国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只是近年来才兴起和发展的。在目前,统观国内外的研究论述,关于公民身份的理论比较多地集中于从公民身份的传统理论来源、民族国家的理论背景、女性主义的独特视角、多元主义的综合视域、全球化的外在大环境等来进行研究,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公民身份建构中的作用研究得比较少,或者论述不够集中系统,显得缺乏重视。不同学者对公民身份有不同定义,但一般都认为公民身份规定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自由主义理论强调公民身份所具有的权利的规定,共和主义理论则重视公民德性和公共义务。我们认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公民身份建构中自古以来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促进政治社会发展、并深入人心的中国公民身份,这最终将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一、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公民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于人而言所具有的意义的总评价和总认识,它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社会”本质上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场合,这个场合是与国家领域和私人领域相区别,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相并列的领域。所以,社会价值观就是指关于社会场合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评价和总认识,它表现为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往往呈现出多元化,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其中反映一个时代最基本的、核心的社会关系的价值观,它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历史,具有长期稳定性和普适性,它面向全体社会,对社会有凝聚作用。每个社会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与之相应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作为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 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对社会历史文化的凝练和反映。王钧林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主要出自三大思想系统:一是社会主义文化,二是外来欧美文化,三是本土固有文化[1](45)。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文化与欧美文化一样,都是外来的文化,其中优秀的文明成果都值得我国借鉴,尤其是马克思倡导的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引领社会意识的主流价值观,它与作为中国社会文化之根基的传统文化融合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开幕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价值观和世界其他民族优秀价值观的融合。这一价值观的融合也为中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达成价值观交叠共识奠定了基础。 在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中,应当区分社会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更为一般性的概念,凡人类社会的一个实体在一定的时期,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一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我国执政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统治阶级“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2](551)社会核心价值观并不等同于党的意识形态,也不是空洞的信仰,而是面向全体公民的、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在多元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但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与党的意识形态又不是完全无关的,二者都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发生交集,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制度产生影响,其中,党的意识形态发挥对各种价值观特别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协调、引领作用。这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他强调,“我们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3]我们由此认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既要坚持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又要在宣传上有所突破,以民族国家为背景,以传统文化为联结点,引导公民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这样才有利于台湾的回归以及国家的稳定和统一,这应该成为党和政府统战宣传的题中之意。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当代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首先,它涵盖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观要求,覆盖面广,包容性强;其次,它是在党的意识形态的引领下通过全体公民的意志形成的,既体现党的意志,又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和要求,具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普适性特征,有利于广大公民转变为自身行为规范和准则;最后,它跨越中国传统社会与当代社会两种社会特征的价值语境,科学合理地扬弃了传统的价值观,能够适应转型时期的社会要求。因此,报告中倡导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作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公民权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