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6)01-0027-06 [DOI编号]10.14180/j.cnki.1004-0544.2016.01.005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已成为政界、教育界、文艺界的聚焦点。①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是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而何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分解来看,意识形态的核心要义是指以统治阶级的利益——权力为基础并用以维护社会运行的观念体系。话语权即为说话的权利,涉及四个维度:有人说、有人听、有人信、有人行。合二为一,意识形态话语权主要指统治者借由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执政理念、政策、法规能被听众(被统治者)所接受、所认可、所遵从、所信奉。本文从讲话者、讲话内容、听众这三个维度出发。认为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把握四个基点:唯实、为民、未来、畏言。 1 唯实: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信任底线 民无信不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底线是取信于民,而取信于民的关键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就要讲真话、讲实话,“毛泽东同志以前说过:为了坚持真理,为了实事求是,为了说老实话,应该有‘五不怕’,这就是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老婆离婚、(毛泽东:这是对男的说的,对女的说是不怕老公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准备了这‘五不怕’,什么话也敢讲,就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1](P439) 然而,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需要正面意识形态内隐的第一个悖论——意识形态是事实与虚构、公开与遮蔽的共存体。一方面,意识形态具有客观基础。意识形态得以呈现的观念、话语具有现实的物质基础,意识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每个人的思想、意识都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人类能够在思维中能动地构筑观念客体,甚至“虚构”出理想的、幻想的世界。在意识形态的理论建构中,统治者为了提高自身形象、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总是赋予意识形态一定的阶级意志,“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有意识地、但是以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行动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2](P94)或遮掩现实的物质条件,或美化未来的理想愿景,意识形态总能虚假地解决观念与现实的冲突和矛盾,把二者转变成一种假定的和谐状态。在意识形态的标榜性话语体系中,听众的注意焦点易被诱导。听众选择性的记住了一些东西,也不假思索的舍弃了其他东西。换言之,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想让被统治者知道的东西便极力予以呈现,不想让其知道的东西便予以舍弃。 而在是与非、真与假、实与虚的博弈之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面临重重阻力。阻力之一就是意识形态作为人为的选择性话语体系,但选择性的尺度并不好把握,“既要说出它所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宣布这种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又要竭力掩蔽这种根本利益,把人们的注意转向细节或其他问题上。”[3](P136)况且听众的“耳朵”也愈发敏感、挑剔,“随着人们历史创造活动的扩大和深入,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们群众在数量上必定增多起来。”[4](P414)加之身处后现代语境之中,反权威、反中心的思想倾向更是给宏大叙事的意识形态带来巨大冲击。若意识形态话语仍然好大喜功,甚至虚张声势,动辄就是“紧迫性”“必要性”“创新性”等形式主义的文辞堆积,必将遭到民众的排斥。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一个人都是话语的制造者,每一个人都在别出心裁的发声、造势,来展示自己的存在、吸引观众的眼球。这无疑又削弱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大道至简,“奥卡姆剃刀”提醒世人“若无必要,勿增实体”。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还原事情真相、回到事物元像。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述中,人为的屏蔽往往阻隔了观众的接受心理,让事实说话最有力量。信息化时代,知识碎片化、信息多样化,快餐阅读中的直观愉悦逐渐挤占理性启蒙。为了在多元的文化消费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更需要意识形态勇于去蔽化。如果说遮蔽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是“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需要变着花样说”,那么去蔽下的意识形态话语则是“哪些话还没说、哪些话说错了、哪些话还没说透”。对于遮遮掩掩、声东击西、微言大义的文风、话风,着实需要反思与改进。“这就要求我们的文件、讲话和文章,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分析问题要客观、全面,既要指出现象,更要弄清本质;阐述对策要具体、实在,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5]统治者能够阳谋而不阴谋、阳光而不暗箱、制度而不权术,实事求是,公开透明,自然会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6](P307)例如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令人欣喜,1.6万多字的报告中“公开”一词出现24次,明确指出:“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