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08)11-0080-06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都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顾、分析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历史发展,梳理、总结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就与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爱国主义是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依存关系的集中反映,体现为深厚的爱国之情、自觉的报国之行和坚定的强国之志的统一,它以国家的发展前途为目标,以民族的利益为最大利益,能够团结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的人们,共同抵御任何外来侵略,能够激发全民族的拼搏精神,促进祖国日益强盛。“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1](P121) 爱国主义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产生的巨大凝聚力是任何其他价值观所不能替代的。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制度下都很重视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面临着艰巨的历史重任,需要凝聚和发挥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力量,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增强我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利益、安全、荣誉和尊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呼唤爱国主义,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带来了良好机遇,同时新情况新变化也向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种种挑战。 首先,来自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经济活动跨国快速发展的一种趋势,它是世界科技革命的产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以民族国家的独立发展为表现方式,是在维护和发展民族国家利益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它与爱国主义紧密联系为一体,共存于民族国家存续的较长的历史时期。但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指出:“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2](P276)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特性,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把全球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之中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在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优势,通过卫星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大肆推行西方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他们一方面鼓吹“全球意识”、“超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主权过时论”等观念,另一方面对民族国家的国家观念以及民族国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行为进行种种非难和指责,影响人们关注全球和人类整体利益而忽视本国、本民族的根本利益,从而动摇国家主权的神圣性、淡化爱国主义情感、弱化民族国家意识。 其次,来自于多种社会思潮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多种社会思潮相互冲撞、相互影响。在人们对社会价值观念的选择性日益增强的开放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就必须积极应对来自多种社会思潮的挑战,有力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民族虚无主义、以“新儒学”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等错误思潮。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极力宣扬、鼓吹和追求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企图把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标准和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崇拜,“‘引进’到或渗入到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来,而从原则上否认、反对和破坏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否认、反对和破坏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3](P848) 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必然轻蔑爱国主义,有的人甚至厚颜无耻地说:“我无所谓爱国、叛国,你要说我叛国,我就叛国!”承认自己是挖祖坟的不肖子孙,且以此为荣。我们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一方面要强调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大胆地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包括西方各种学术流派的人类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还必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进行坚决斗争,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往往沆瀣一气、一唱一和。民族虚无主义者也是反对、敌视爱国主义的。他们从形而上学的观点出发,对外国盲目崇拜,对祖国妄自菲薄,视中华民族是“丑陋”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只是一堆糟粕和垃圾,“早就该后继无人”、“全面否定”。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面对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与我国相对落后的状况形成的较大反差,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容易影响人们的思想甚至滋生蔓延,弱化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新儒学”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从另外一个极端对爱国主义的挑战。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和根本,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导致“国将不国”,这实际上是无视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否定中国文化的与时俱进性,也是对爱国主义时代内涵的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民主性精华,如“仁者爱人”、“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刚健有为”、“敬德保民”、“民贵君轻”、“礼义廉耻”等,都可以古为今用。但绝不能以偏概全,无视其中的封建性糟粕,甚至过分夸大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一种全新、全方位的视野,在复兴民族文化和吸纳传统文化民主性精华的同时,抵制和回应以“新儒学”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种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