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伟大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团结、国家内聚和社会稳定的一种精神和物质的力量,它是在自然和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为多种形式,贯穿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一) 爱国主义的凝聚力是在自然和社会的诸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民族共同体自身矛盾运动的产物。几千年来,把我国各族人民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纽带,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的统一是这诸多凝聚力作用的结果。 首先,爱国主义的凝聚力是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从各民族的相互排斥和相互分离,到相互吸引、相互同化、相互包容的过程,就是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通过消灭民族排斥达到创立民族统一的过程,通过各民族相互融合,使中华各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也形成了维护统一整体的民族凝聚力。在我国历史上,虽然民族斗争时起时伏,但民族之间“自愿的亲近和融合”(《列宁全集》第23卷,第64页)总是占居主导地位,当少数反动统治者蓄意制造民族分裂、破坏民族融合的时候,必然导致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正义的反抗民族压迫和分裂的斗争。“从强制的融合,从兼并过渡到自愿的融合”(《列宁全集》第23卷,第62页)。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时期,每一次民族大融合,都增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秦朝统一诸国,到汉朝统一诸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融合时期。从十六国、南北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出现民族大融合时期。从五代十国到明朝初年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三次大规模的民族间的融合时期。到了大清帝国的建立,满族被汉族自然同化,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四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在各民族相互凝聚和融合的过程中,汉族不断壮大,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这样就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的格局,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也就不会有中华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在当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融合不等于排斥各民族的自身发展,而是以承认和尊重各民族特色和民族个性的发展为前提的。各民族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建国以来,为缩小民族区域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别,迅速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为增强民族活力、复兴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特征,党和国家采取许多措施和政策,收到很好的效果,各民族间的团结更加巩固,凝聚力更加强大。在民族特点和民族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民族同化的融合因素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摧毁着民族区域之间和民族区域内部各种不利于交往的界限和障碍,建立和加强了民族区域之间和民族区域内部的横向联系,促使各少数民族必将从其原来的生活、生产的地域范围中、以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中走出来,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点会因经济、文化、生活交流的广泛和频繁而日益增多。所有这些都为民族融合因素的迅速积累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出现了新的生活区域、生活方式、心理素质、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同化,出现了更多的亲和现象。所有这些,都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其次,爱国主义的凝聚力是在各族人民共同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大地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从古代起,中华各民族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辽阔的土地上,他们共同与大自然斗争,与落后的社会制度作斗争,与民族内部的分裂势力作斗争,与外国侵略者作斗争,产生了中华民族的共域意识、共生意识、共荣意识,形成了共域、共生、共荣的凝聚力,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中华各民族共同开发了辽阔的国土,在不同地区、不同流域的繁荣中洒下了各民族同胞的辛勤汗水; (2)共同创造了中华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共同实现了中华的统一,从秦统一中国以至后来的历次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斗争中,各民族都程度不同地作出了贡献,许多民族政权的统治者顺应了这种历史发展的趋势,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4)共同进行了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使中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从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所有这些,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 (5)共同抗击了外国侵略者,特别是从1840年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开始,中国受到法国、沙俄、日本等许多帝国主义的相继入侵,中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同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一百多年的英勇不屈的斗争,终于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长达110年直接和间接的统治,建立起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凝聚力就是在这些共同的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再次,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对爱国主义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也起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在肯定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的同时,还应着重指出民族精神在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其中历经几千年而形成的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传统思想影响更为深远,已成为爱国主义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对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各民族中传播与发展,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以全国统一为常态,分裂为非常态,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心理定势,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历代进步思想家都执着追求“大一统”的社会理想。每当祖国遭受到外国侵略,各族人民都能团结一心,奋起抵抗,以捍卫祖国的统一和主权;在国内的冲突中各民族的代表人物也往往以统一全国,号令天下为己任,特别是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更是一次又一次地企图利用自己的力量建成“太平盛世”的统一王朝。在新中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已成为各族人民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