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09(2011)09-0072-04 美国教育家把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为克服当时美国严重的道德危机而以特定的价值和美德为内容,以示范、实践、文学等传统品格训练方法为主要方法,以帮助受教育者塑造良好品格为主要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改革,称为新品格教育。其倡导者注重品格教育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推动学校品格教育的开展上,努力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品格的塑造。 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基本理念 新品格教育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要求学校的所有事务(教学、环境、活动、制度等)都具有品格教育的作用和功能,非常注重营造促进学生品格发展的校园环境。这种环境有一套具有共识性的核心价值和美德,学校环境里的所有因素都围绕这套核心价值和美德被组织起来,或者标示提醒,或者反复解释强调,从而形成一种潜在的品格塑造力量。 新品格教育首先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这为围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基本理念全方位开展品格教育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1987年,美国国家学校联合会向美国教育部提出“在公立学校塑造品格”的计划,提出要在全国15000所学校中加强品格培养。[1]上世纪90年代新品格教育迅速扩展为全国性的运动,以“民主文明社会的品格构建”为主题的白宫会议就进行了4次。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6年时提出:“我要求我们所有的学校都要开展品格教育,讲授良好的价值观和进行良好的公民教育。”美国教学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建立了一个品格教育的特别工作小组,一些州通过立法要求在公立学校中开设品格教育课。 新品格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既重视直接教育,更重视间接教育。采用专门道德教育课程独立上课这种直接方式进行教育,因时间集中和观点鲜明,有时给人一种强迫灌输的感觉。尤其对有一定分析理解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容易使他们产生一种莫名的逆反心理,形成一定的意义障碍,从而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品格教育反对“灌输”、“封装”、“批量化”式的教育方法,认为道德教育存在于每一门课程之中和课程的每一部分之中。他们主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道德价值,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时要了解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以及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这种方法由于它的自然性与隐藏性,使道德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生不会萌生受灌输和被强迫的感觉,从而教育效果大大提高。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当前美国新品格教育要求教师把知识和品格一起教给学生,即“教育其心灵和思想”(educating hearts and mind)。威廉姆和德洛什据此提出了有效品格教育者的六条教学原则:(1)在教室里创造一个学习社群;(2)努力工作,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3)创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氛围;(4)创造一种具有合作性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5)始终一贯地执行教师所陈述的意图;(6)示范要求学生遵循的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本身也是一种道德实践。墨菲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培养其自律和负责的品格;通过攻克难题培养学生勇敢的品格;不断地努力直到问题被解决,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如果日复一日地坚持,便使学生获得勤奋的品格;而学习的成功又会增进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美国新品格教育把学生的品格发展与学校的教学结合起来,不仅帮助学生取得学习的成功,也对培养学生负责、自爱等的核心价值和美德起到良好效果。 美国新品格教育通过各种具体方法实现处处育人、时时育人,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注重行为养成和法制的作用,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建立轻松活泼、自由灵活的师生关系等,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和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者所要培育的价值观念,并融汇成生活的有机内容,塑造成学生的生活方式。 二、以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定位的教育内容 新品格教育以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内容定位,在开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新品格教育要求学校的所有事务(教学、环境、活动、制度等)都为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品格发展的校园环境而一起努力。这种环境有一套具有共识性的核心价值和美德,学校环境里的所有因素都围绕为学生塑造这套核心价值和美德的目的服务。新品格教育倡导者认为,真正的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授某些知识和技能,而且关心学生整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在教育内容上,新品格教育常以美德为教育内容,重视对受教育者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它以学校为基础,并与家庭和社区进行合作,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向学生传授核心价值观,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各种努力,其目的是塑造一个具有良好美德与修养的人。新品格教育者把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诚实、同情、自律、公平、助人、审慎、合作和勇敢八种行为方式或处世态度,在具体的品格教育中,又将这些内容通过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具体化为可模仿、可测度、可掌握以及愿学习的内容。把抽象的核心价值转化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学生在不断提高自身生活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同并维护着社会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