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源于正确的终极关怀,终极关怀是人们的精神支柱。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终极关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历史上,儒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终极关怀理论,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认识和借鉴儒家终极关怀的理论,对于科学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感染性和说服力,解决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终极关怀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儒家终极关怀的理论诠释 终极关怀,一般地说,是指个人或群体关于终极的信念信仰的思考和追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有关生死的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各个社会、各个阶级都要讲终极关怀,但其内容不一样。儒家正是在其终极信仰——“大同”社会理想的指引下,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终极关怀的理论。儒家终极关怀的指向和归宿是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的“大同”社会。《礼记·礼运》中详细描述了这种“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能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下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社会,是财产公有、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孔子以尧舜周公时代为理想社会的样板,“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也。”“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儒家的这种社会理想,描绘了美好未来社会的蓝图,与中国人民的心理实际相吻合,能唤起广大群众对这种社会的向往和热情,并在为其实现而奋斗的过程中,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动人的凯歌。 为了实现社会理想,儒家十分重视人们的生命。“未知生,焉知死也。”在生与死之间,儒家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提倡“知生”。儒家也反对无谓的死亡。管仲和召忽同为公子纠家臣,齐桓公与哥哥公子纠争位,杀公子纠,召忽自杀殉主,管仲非但没有自杀,反而归顺齐桓公,辅佐其成就大业。学生问孔子态度,孔子回答,“岂若匹夫匹妇之应谅也,自经于沟读而莫之知也。”“恒公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孔子认为管仲不应自杀,其辅助齐桓公九合诸候,没有使用武力,是“仁”,是实现自己理想的正确之举。儒家还认为死要死得其所,“朝闻道,夕死可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矣。”儒家珍视生命,但并不是贪生怕死。他们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而成仁。”“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士可杀而不可辱。”“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是可贵的,人固然要懂得珍惜,但如果为仁为义而死,为国家利益而死,则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儒家在创造理想社会的奋斗历程中,充满了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儒家要求人们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但倍受儒家推崇的最高人生价值目标则是“死而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立德谓为人,立功指为政,立言即为学。在儒家看来,如果一个人的德、功或言有益于人们和国家社会,那么其人虽死,也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即所谓“死而不亡者寿。”儒家“三不朽”的价值追求感召着、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终生,因而我们看到,在中国历史上,既有司马迁的“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这些,无不折射出儒家人生价值追求的光辉! 二、终极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个人、一个民族应当而且必须有自己的终极的信念信仰。一个人有了信念信仰,人生追求就不会失去方向;一个民族有了信念信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长期的奋斗和探索中,经过反复比较和不断总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共产主义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终极信仰,这也因此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 (一)重视终极关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应该说,党的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终极关怀。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曾非常鲜明地阐述了共产党人的生死态度和人生追求,他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在谈到向白求恩同志学习时,他指出:“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要“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人民中间,在青年中间,也要讲信念”。针对新形势新情况和干部队伍的变化,江泽民同志语重心长地说,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他强调,“我们的干部和党员,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活为国家为人民,死亦为国家为人民,这才是真正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