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教育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日本大学无论是在学生入学之时,还是在整个大学期间,学校一贯强调“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而日本大学中的教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认真总结、研究日本大学中的教养教育,对于加强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一、开展教养教育的目标 如何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既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与缜密的逻辑思考力,又具有优秀的个人修养的人是大学教育应当追求的目标,也是大学教育的使命所在。而就人格的终身陶冶而言,大学时期的教养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如何使大学生认识个人的社会角色、存在方式,为帮助他们朝着更高目标发展而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于2001年11月向文部省提交了《新时代教养教育发展方向》的审议报告。这份报告明确提出:“必须给予学生应对全球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社会激烈变化的统合性知识。”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大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各个学科领域的、基本的、普及性的知识,而且还要在学校的教学内部全面进行能使学生获取跨专业、跨学科共同需要的、广泛的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在学校开展关于人类存在与生存方式及深邃洞察力等新时代教养教育的知识。 二、开展教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日本的大学通过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师指导方法的改善推出一种叫做“传授感动”的课程。课程内容从共同价值观扩展至宗教、伦理、纪律、法制、民主、人道、消费、环保等人类生活诸方面,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参与实践,充分体验实际生活。具体方法包括: 1.制定教养教育课程目标。各大学课程计划要求有吸引力,使学生在课程的实施中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意义,使课程成为一种以实现“传授感动”为目标的课程。 2.制定有关教养教育的课程计划。要求各大学必须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制定能够使学生获得应有的知识面及其理解深度的教养教育课程计划。此外,各大学还将本学校的教养教育理念明确地传达给教师和学生,通过课程计划让师生充分了解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的教养目标,按不同的学科领域指定必修科目,并安排好必修科目的顺序,同时很多学校都通过设立第二专业等形式让学生有系统地去掌握知识体系。 3.调节、改进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采取若干名教师共同承担跨学科专题的教学科目,引入实验、实习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由教师选择并引入优秀影像资料、文献资料、参考书等,有效引导学生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性学习,等等。 4.推进教养教育中的细化指导。要求各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个别化、细化的指导。其形式有:新生大学学习方法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毕业就业指导等。 三、开展教养教育的主要途径 1.通过专业课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渗透。日本的教育权力机关一般都有明文规定,要求各学校不能单纯将各学科教学作为传播知识和培养技能的途径,而必须同时进行教养方面的教育。在这种要求下,日本各高校一般都注重利用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养教育。比如:在日本东京大学就设有专门的教养学科,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该校开设的教养学科包括东洋思想、人类行动学、民族学、社会哲学、法学、现代科学论、政治学理论等。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同时,对其自身的教养也达到了影响效果。 2.通过校内外环境进行渗透。在日本,大学的教养教育还十分重视对学校环境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日本大学的教养教育大都是通过加强校内、校外环境建设的方式来开展的。在校内环境建设方面,日本高校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美丽,校园文化内容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集体荣誉感;在校外,政府以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文化环境为目标,并积极建立各种社会设施,如国立奥林匹克纪念馆青少年综合中心、博物馆、公民馆、青年之家、城市公园等。这些设施从环境的角度将教养教育渗透其中,丰富了大学生的教养教育内容。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渗透。完全依赖课堂上大量的理论灌输进行大学教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其实际效果不一定会很好。大学要延伸和扩展课堂,将教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当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教养,这就是所谓的“活动育人”。另外,日本的高校还非常注重通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式来渗透教养教育。日本的不少教育家都非常强调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比如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在他的“全人教育”思想中就十分强调劳动教育的意义,他指出:“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劳”,劳动的实质就是培养人、塑造人。通过种植、打扫校园卫生、为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等活动,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日本高校的学生课外活动也特别丰富,比如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学校行政活动等。这就是说教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大学的正规课程,其实学生在参加各种感兴趣的活动中接受教养教育,更有助于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的效果。再者,作为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学校帮助他们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俱乐部活动,还可以磨炼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实习等职业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并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