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我管理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水平高低的有效尺度,它的内容有:自我强化、锻炼意志、自我调适、自我激励、自我反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管理,不仅有利于激发人的内在动因,也便于管理工作与自我意识取得“同化效应”,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意识;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水平高低的有效尺度。管理措施是否实际有效,最后是要到管理对象身上去找答案的,因此提高人们的自我管理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客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主体对自己实施的纪律约束、思想培养、道德规范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过程,通过自我意识的内化后,又外化为行为自塑的活动模式,使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形成一种动态的互换,这就叫做自我管理。要做到自我管理必须有三个必备条件,即自我意识、自觉性和自主性。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控制、自我批评、自我认识、自我辨析四个要素。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发挥它“变化根据”的功能。自我管理排除了行政权力对思维过程的干预,把人推到了主动位置上。不论是接受还是确立一种思想观念,人们都是通过自身自觉的内心体验、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自己的选择与认同,在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同化欲的基础上来完成的。因此,自我管理使个体意识中的内在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理性思维中的自主性得到了彻底的表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自我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人的有色内化 社会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基本要求,并不等于每个社会成员都按其要求行动。因为个人行为取决于个人掌握角色和使其内化的程度、自我心理特点、自我管理能力大小的影响。影响内化程度的另一方面是社会团体规范他人的态度。一般情况下,社会影响只会使社会成员产生“依从”或“认同”。 自我管理强调的就是自己管理自己,客观地认识自我与社会,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不断修正发展轨道,使自我与社会更有机地结合。自我管理能力越高,对能力体验就愈深;角色体验愈深,则表明内化程度越高;内化程度愈高则愈能自觉按社会要求去发展。这就是自我管理对青年个体产生的内化效应。 (二)有利于激发人的内在动因 人的思想认识的发展,必须经过自己的思想斗争。没有自我管理,任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无法发挥功效。从人的心理角度分析,人人都有驱使(领导)别人的欲望,也都有厌恶别人驱使自己的想法,现代的青年人更是如此。自我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驱使欲,表现为自己驱使自己,即本体的我驱使想象中的我。它能减少社会教育因方法不当或青年不理解而带来的“抗药性”、“抗体因素”。又由于自我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内在动因在自我管理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会得到不间断的启发,促使青年不断进步。 (三)有利于自我矛盾的解体 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构成了人的自我矛盾。对自己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构成了理想的自我。自己的实际能力及任务完成的状况,构成现实的自我。现实的自我总落后于理想的自我,这种自我矛盾产生的不安与痛苦涉及多方面,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自我管理有助于这一矛盾的解体。自我管理首先要求人对自我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或评价,自我要求应比社会要求高,自我评估应取比现实中的我略低一点的标尺;其二,在未达到理想中的我时,应着重从自我主观上找原因,而不是强调客观原因。这两项具体的自我管理要求就从根本上铲除了产生自我矛盾的根子——过高地估计自己,过多地强调外在条件。 (四)启发青年的上进心 自我管理是启发青年最有效手段,能使青年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对未来的追求。青年生活在现实中,要使他们感到未来不是渺茫的就要在启发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又一个由近及远的、现实具体的奋斗目标,使青年自觉地把自己平凡的生活同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感到自己的理想是睁开眼睛看得见,伸出手摸得着的,只有这样,青年人的前进才有内在的动力。 (五)便于取得管理工作与自我意识的“同化效应” 当管理工作与人们的自我意识相同或接近时,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同化效应”。取得“同化效应”的方法和途径是: 1.寻找“矛盾点” 人在进行自我意识时,“我”就变成了一个矛盾体”,其矛盾的内容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这就需要管理客体借助管理主体的力量加以指导,释疑排难、解开矛盾点的疙瘩,从而使管理工作与自我意识同时作用于矛盾点。 2.是探求“共鸣点”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的心理定势既有个性特征,又带有时代的印记。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心理定势的时代特征是相当明显的。比如,振兴中华,安定团结,改革开放等等,就是管理工作和自我意识的共鸣点。自我管理要在“共鸣点”上大作文章,就容易被自我意识所接受,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3.同守“限制点” 马克思说过:“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①所以,人的行为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社会条件一方面允许或赋予每个人自我意识的权力,另一方面又限制着自我意识的方向。自我意识的这种社会属性,就需要管理工作发挥把关守界的作用。比如,由于自我意识的“利我”倾向,使行为方式中的自我意识增强了,一方面想为社会多做贡献,另一方面又想为自己找一个“好职业”;一方面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强调个性发展。这些特征决定着管理工作的致效性在于:既要千方百计的焕发每个人的智慧、积极性和创造力,又要把个人思想和行为引导在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他人的范围内活动。为此,管理工作要使人们在进行自我意识时不出格、不越轨、不过界、不偏向,也就是严格地把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社会道德规范的“限制点”,克服随心所欲,各行其是的弊端,造成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的良好环境,保证自我意识的健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