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62(2000)01-0077-03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信仰、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它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其价值性可以分为精神的价值和经济的价值。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主要体现在其精神价值方面。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其价值性愈显重要,同时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时代特点。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两课”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的方向性保证 我国高等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性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培养的青年学生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面对着以科技、教育和人才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着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思想渗透的加剧,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利益分配格局变化,师生的思想及心理肯定会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如何从思想上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任务。所以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是我们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校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既以独立的形式又以联系的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灌输,培养学生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同时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使学生得到锻炼,使其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四有”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向性保证。 多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继承和发扬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虽历经坎坷曲折,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效果。但目前仍有部分人在认识上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特点,在强调智育的同时,淡化德育的主导地位,片面倡导素质教育从而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等。殊不知,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不能得以保证,人才的培养就会缺乏正确的方向性。育什么人,为谁育人的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也许有人会问,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学为何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呢?这委实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认识。西方有些国家的大学未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决不等于在大学里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开设有这方面的课程,只不过名称不一而已。例如,英国设有政治课、宗教课;法国设有道德公民课、哲学课;德国设有伦理课、社会课;美国设有社会研究课、职业道德课;澳大利亚没有价值观课等。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其它隐形教育、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宗教活动等多种德育形式(注: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可见资本主义国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我们国家来一点也不逊色。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针对我国教育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和任务,并明确提出:“实现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看来,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它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创新精神和能力、身体、心理、审美等方面,共同构成完整的素质体系。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和进步,是培养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新问题。有人借口强调素质教育,冷淡和弱化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正确对待思想政治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体系的各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因为各自是独立的,所以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中,才表现出有弱有强的现象。从它们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看,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素质等是人才成长和素质发展的基础,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的外在表现,而思想政治素质则是人的素质的灵魂。首先,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从社会和人生的角度,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其次,它又与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创新、审美等素质密切联系,对它们发挥着主导作用。人的素质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它的内在性。有人说,素质是人的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动态的、递进的,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而不同,随着人的生理、心理的变化而变化;有人说,素质是人承担社会责任所具备的内在条件;还有人说,素质就是素养加品质,或者说经过学习、培养的内在素养和品质,等等,总之,素质是经过内化、锻炼形成的。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崇高理想信念,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会是一个学习刻苦、知识丰富的人;同样,如果一个人富有理想和抱负,富有奋斗和奉献精神,拥有宽广无私的集体主义胸怀,他就不会因生活、工作中的点滴事情而想不开,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前苏联著名教育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因此,知识和能力并不能完全包括人的素质。素质教育正是着眼于提高人的知识能力素养和思想品质的教育,它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的是人的身心和谐而全面的发展。第三,高校培养的人不仅是精通某种专门知识、技能、能力的专家,而且他们首先应当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对社会的责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高才低德”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清华大学1998年曾在学生中举行过“世纪呼唤——全面素质大讨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所有素质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和努力的方向,必须着力加强培养和引导。很多学生提出,仅仅停留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是不够的,“没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保证,其它素质会被严重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