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6-0086-04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21世纪,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改进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此,学习借鉴香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经验和做法,无疑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视角。 一、香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做法 在香港高校教育中,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或者说不重视这种教育,恰恰相反,他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抓得很紧的。无论是教育目标的设计还是教育途径的选择,都是根据香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成长规律,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重视“通识教育”,对学生进行香港价值观教育 香港高校为了培养的学生成为有理想、有作为、具有远见和广泛才能的领袖人才,以服务社会的目标,使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道德、情操、修养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锻炼学生具有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他们十分重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旨在推行均衡教育,以扩展学生的视野,训练其抽象与综合思考的能力使其处于瞬息变化之间的现代社会,能内省外顾,高瞻远瞩。“通识教育”可以协助学生拓展其心智及独立思考能力,不会仅用狭窄角度来观察事物,而且具备远大眼光及广阔胸怀来分析问题。高等学校确立“兼顾通识与专业的均衡教育”的理想目标,使接受均衡教育的人,不仅能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对社会和世界事务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比较的基础上更能领会和尝试多种才智良知的价值观念及使人类发出光辉的文化路向。为此,在香港许多高校系统地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通常包括:思想方法、逻辑、中国文化要义、西方文化概论、社会伦理学、现代社会问题、科技和人文价值观念、比较宗教、比较文化、健康与医学、文学艺术欣赏等科目,结合香港未来的发展,进一步拟开设政治与社会哲学、比较政治制度、法律与社会、中国社会、现代化与中国文化、东亚与东南亚文化概论、世界公民教育等科目。 他们把通识教育正式列入大学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并规定每个学生必须修满通识教育的科目和学分,方能毕业。许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占四年总学分的15%。通过通识教育,使学生获得德、智、美育及有关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系统知识,为大学生今后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2.设立学生事务处,为学生辅导与服务,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治学、处事、待人态度 香港各高校都设有学生事务处、协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碰到的问题,如,适应环境、学习方法、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异性友谊与爱情、经济困扰、选择职业等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正确了解自己与周围环境、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学会新的学习方法,解决个人情绪、心理障碍适应新的环境,使学生对各种现实问题能够作出明智的抉择。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处对学生的辅导服务,既有预防性的,也有矫治性的;既针对个别学生,又顾及大多数学生。香港各高校还设有学生事务处及其附属机构,大多有心理辅导组、学生生活辅导组、奖助学生及经济援助组、就业辅导组等,把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与解决学生需要、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为了使学生在心智、德操、社交及审美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较为完美的发展,成为有头脑、有见识、对社会有用的人。高等教育不仅要对学生施行专业知识教育,加强公民教育,培养公民意识,而且为他们进入社会之前作好各种准备,培养学生正确判断事物、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作出正确的决断;锻炼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即使身处逆境,亦能以坚强的斗志、灵活的头脑,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为此,各高校除了课堂教学外,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就业的辅导和服务,为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3.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道德及工作责任感 为了促使学生及早了解社会、帮助学生及早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尽可能支持、鼓励学生参加政府的各个部门、各公司、企业等单位去做一些具体工作,或参观工商企业、或到社区调查,以帮助学生关心社会,了解民众疾苦,立志为社会服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精神。同时,也使学生早日认识未来的就业环境,为将来毕业就业作一定的心理准备,更好的提升职业素养,适应社会的需要。 4.发挥学生会及学生社团作用,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学生为社会、为公益事业献身的精神 香港设有学生联合会,学联的宗旨是“放眼世界、关心祖国、建设民主香港,争取同学权益”。香港务高校的学生会是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和领袖人物的场所,各校学生会的宗旨是以民主自治精神、为团结同学,促进德、智、体、美的发展,谋求增进学生福利、沟通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并为社会服务。总之,学生会是锻炼学生自主能力,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渠道。每所学校都成立许多学生业余社团组织。社团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按不同的爱好与兴趣组织起来,大致分为学术类、体育类、文艺类、服务类等。通过各种形式的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也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增强对集体、社会道德观念的负责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如:“国是学会”利用假期到内地了解政治、经济、社会情况(并向国内青年介绍香港情况),回校后举办祖国情况介绍会,目的是增进两地青年的互相了解;又如“社工队”组织队员到社区调查,了解香港市民疾苦,并向当局提出改善市民生活的建议,目的在于关心社会、为社会服务,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