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途径,在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更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近期,笔者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对这些问题及其成因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广大群众的基本思想状况 自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由于全面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一些特殊的扶贫措施,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较快发展,与此同时,这些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加强。但是,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与提高人的思想素质的要求相比较,这些地区广大群众思想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就存在的问题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素质不容乐观。部分农民尤其是老年农民,封闭保守、 依附自然、听天由命的思想观念相当严重,他们抱着能吃饱穿暖就行的态度,对“奔小康”是犹如天上的星星可望不可及。相当一部分青年农民,政治意识十分淡漠,对“新闻”节目的收视、收听率都很低。片面地认为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挣钱赚钱,所以才有“选票换不来钞票”之说,有的甚至把“一切向钱看”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对精神文明建设态度不够积极。 2、道德水准呈下滑态势。首先, 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美德正呈失范状况。为了私利,有的乱砍滥伐,不顾生态平衡。对于公益事业,诸如清理村里村外路面乱堆乱放的杂物,植树造林,架桥修路,要么就是无人问津,要么就是一拖再拖。少数人甚至把集体、公益财产窃为己有,缺乏先公后私和牺牲奉献精神。其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助人为乐等风尚在部分农民心中逐步失落。有的青年农民一旦结婚成家立业后,便“翅膀硬了”,视赡养父母为累赘。先前左邻右舍的互帮互助关系演变为互惠关系。再次,少数人,或是依仗自己一定的经济实力,或是凭一定组织活动能力及关系网,拉帮结派、横行村里,有时仅因一些小事便与周边村寨发生摩擦乃至大规模冲突事件,甚至上升为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扰乱了乡村事务。因而,群众的越级上访也持续不断。 3、心理素质参差有别。 农民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是有层次性的,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表现。处于贫困线下的农民由于经济实力较弱,觉得其社会地位不高,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自卑心理。而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尝到了诚实劳动发家致富的甜头,正满怀信心“奔小康”,但对党风和社会风气存在的问题感到不满,对假冒伪劣产品的铺天盖地感到头痛。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是民族地区特殊倾斜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因其经济地位较高,社会地位也因此较高,在当地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一阶层的心态和价值取向表现得较为复杂,其中大部分仍保持着安份守纪、朴素自然的典型的农民特征,他们是当地农民学习的模范。而少数干部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有的竟然滥用职权来满足自己发家致富的欲望。 4、文化素质偏低。农民的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正呈上升趋势。 好多人觉得能识几个字已感心满意足,即便是进行义务的脱盲教育,考试也请人代考混个结业证书。值得一提的是,在有的地区,有的农户为了增加劳动力,就让还在义务教育中的娃娃辍学种地、放牛放羊、帮做家务,尤其女孩子更是如此。文化素质的偏低使得他们更信神信鬼,卜卦算命的封建迷信则是明里暗里都很风行。早婚早育多育现象仍很严重,当地打油诗“早结婚,早生子;多生子,多发财”足以反映部分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低下而受封建意识影响的程度。 上述现状的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族地区农村加速发展的思想阻力,而且也浸蚀了经济建设的成果,成为影响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与社会稳定的隐患。 二、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不力的原因分析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广大群众存在的上述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力。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这种不力的基本原因是: 1、时空的限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 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是以集体生产队(社或组)为单位进行生产劳动的,他们的劳作时间和劳作地域往往都是一致的,这就使得他们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村庄里以开会或别的形式来进行宣传教育都很容易。而现在则是以家庭个体为单位,他们的生产和经营都按自己特定需要的时间和空间来劳作。这就很难再把各农户召集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来搞思想政治教育。加之边疆民族地区的村庄大多交通不便,居住地域又散又广,这在客观上也增添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2、某些领导干部和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以强迫命令、 主观主义的做法代替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在处理广大群众的思想问题时,某些部门或干部在方法上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卡”和“压”的强硬手段。有时就连交公(余)粮、种植税、屠宰税以及计划种植耕地面积等日常性工作问题,都采用一些强制手段,或是以“抄家”,或是以罚款,或是以农户财物作抵押等不正当手段进行。有时甚至动用专政机关出面干预,以势压人,以训代教,因而经常出现双方僵持的对峙局面。由于工作不得当,妄图用感情代替政策,用小道理维系工作。结果只能是“卡”、“压”得住一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阵容不整,缺乏效力。 由于边疆民族地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时空和交通上的不便,加之经费难以有所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都不愿到情况较为复杂、工作难度大的民族地区农村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至于乡镇一级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者)大都形同虚设,而办事处和村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就更为薄弱,几乎呈瘫痪状态,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都由村长(领导)兼任,他们在一无报酬(或报酬甚微),二无资料和硬件设施的情况下,工作更难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