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多元化经营战略

——韩国大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及启示

作者简介:
李扬 王国刚 金香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原文出处:
中国证券报

内容提要:

60年代初,刚刚经历了战争的韩国还是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国家。1961年,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有21亿美元,人均82美元,国民储蓄率只有2.9%,可供投资的资金极其有限。在这种条件下, 韩国选择了一条集中资金,优先发展大企业的战略。 这一战略效果显著。60年代以来的30多年间,韩国经济持续保持了8%—10%的年增长率。1997年,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0多亿美元,居全球第11位。在这一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中,大企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问题是,韩国在推动大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种多元化和高负债的战略。现在看来,这种发展战略存在着严重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发展战略,构成了此次韩国金融危机的微观经济基础。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多元化经营战略与高负债政策

      从产业定位角度分析,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大致可以有专业化经营、一业为主兼营它业以及多元化经营等三种类型。韩国的大企业发展,选择的是多元化经营战略。所谓多元化经营,指的是一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若干类基本互无关联的产品,在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专业化对手展开竞争。韩国大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中,普遍采取“章鱼战略”,即向各个产业领域伸出自己的触角,把企业办成“百货公司”。到90年代,韩国位于前30名的大企业,少则介入了5—6个产业,多则介入了几十个产业。表1 概要地反映了这种状况。

      从金融角度分析,多元化经营的首要问题,就在于它使企业的发展时时处于资金不足的硬约束之下,进而使得国内对资金的需求大大超过国内的资金供给。一般来说,在专业化经营条件下,受所经营产业的技术经济规律和市场规模制约,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条件下,由于经营每个产业都有着形成“门槛”的最低资金需求量,加总起来的企业资金需求将远远超过全社会的资金供给。进一步看,如果说在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条件下,多元化经营对资金的需求量还可能受到国内市场规模制约的话,那么,在以开发国际市场为主要目标的条件下,它就几乎是无限的了。

      为了缓解资金约束,韩国政府和大企业自身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高负债政策”是其核心环节。

      表1 韩国部分大型企业集团经营介入的产业部门

      集团名称 子公司

      上市公司

      现代57

      19

      三星80

      13

      乐喜金星49

      13

      大宇309

      双龙25

      10

      韩进245

      起亚284

      斗山256

      韩一—

      10

      东洋24

      16

      三洋—7

      海泰154

      东部346

      锦湖266

      大林214

      习隆244

      东亚196

      汉拿183

      集团名称 介入的主要产业部门

      现代汽车、钢铁、建筑、造船、海运、水泥、医药、电梯、

      电子、电机、精工、木材、商社、综合金融、证券、 保

      险、油漆等

      三星物产、石化、电子、化工、制药、重工、航空、汽车、

      证券、保险、出版、钟表、毛织、饭店等

      乐喜金星电子、电气、建设、金属、煤气、通讯、化学、电线、

      综合金融、证券、保险等

      大宇金属、汽车、电子、机械、重工、航空、造船、电机、

      轻工、船运、通讯、贸易、证券等

      双龙水泥、汽车、机械、精油、造纸、重工、海运、电子、

      商社、证券、保险等

      韩进建设、重工、海运、航空、空港、证券、产业、 金融、

      保险等

      起亚汽车、重机、精机、钢铁、产业、金融等

      斗山建工、机械、商社、玻璃、饮料、食品、农产、制罐、

      啤酒等

      韩一建设、纺织、水泥、医药、工程、合纤、钢铁、证券、

      租赁、银行等

      东洋钢铁、高速建设、机械、商社、水泥、电梯、制糖、 化

      学、证券、保险、信用金库等

      三洋矿业、商社、食品、复印机、重机、综合金融等

      海泰乳制品、商业、电子、食品、饮料、金属、产业等

      东部建设、化学、石化、制钢、汽车、证券、保险、 信用金

      库等

      锦湖建设、石化、电器、化学、轮胎、综合金融等

      大林产业、水产、商贸、陶业、化学、观光、证券等

      习隆产业、建设、化学、商社、服装、制药、电子、观光等

      东亚建设、机械、制药、信用金库、证券等

      汉拿建设、水泥、租赁、机械、造船、空调等

      资料来源:The Bank of Korea,1997年;《上市公司手册〈 1997年秋季号〉》,鲜京证券发行; 《南朝鲜经贸手册》, 中信出版社,1991年12月。

      企业的营运资金,从性质上说,可分为权益性资金(资本金)和债务性资金两类。由于权益性资金积累的规模和速度受到收入水平(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水平等)、金融市场成熟程度、投资者意愿及其他制度条件的制约,运用这类资金来为大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支持,其难度较大,也不易迅速见效。与此相比,筹集债务性资金的渠道相对较多,其容量也较大,而且资金的积聚速度较快,特别是当政府对此采取积极支持态度时,债务性资金来源甚至可以通过金融部门的存贷款派生机制来开拓。另外,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也可以成为企业筹集债务性资金的重要渠道。所以,为了支持大企业推行多元化扩张战略,韩国在金融上选择筹集债务性资金为主的路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企业主要依赖负债来筹集资金,将引致三个不利后果:第一,大企业对资金的近乎无限的需求,必然造成国内资金全面紧张,并使得利润高悬。在韩国,从60年代起到70年代中期,作为基准利率之一的商业票据贴现利率一直就没有低于15%。为了抑制利率的上扬,1965年9月,韩国出台了《利率限制法》,确定了利率最高限。但是,由于资金供求态势没有改变,利率始终被保持在高位上。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国外资金被大量引入,国内资金紧张局面有所缓解,但国内银行贷款利率仍比同期商业贷款利率(5%—8%)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进入90 年代后,国际市场的利率持续下走,但韩国利率高悬的状况仍然被维持着,此间公司债券的利率从来就没低于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