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4145[2000]03—0115—04 按照朱镕基总理的批示,在吴邦国副总理亲自主持下,齐鲁石化公司对淄博市属石油化工厂(现名丙烯腈厂)、化学纤维总厂(现名腈纶厂)的兼并案,于1997年11月10日正式实施。这是建国以来涉及债务总额36亿多元的国企最大兼并案。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家有关部门、山东省委、省政府、中石化集团和淄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使这起兼并案取得了“救活两厂、发展齐鲁”的双赢效果,成为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的成功范例,为整体搞活国有经济提供了有益经验。 五个成果 齐鲁石化兼并石化厂、化纤厂,在两年多点时间里取得了五项显著成果: 1、两厂22个月扭亏 兼并以来,两厂迈出了三大步: 第一步,恢复生产。从兼并到当年底,丙烯腈、腈纶两厂在主体装置分别停产9个月、8个月的情况下,用了18天、38天一次点火成功,全面恢复生产,但企业仍旧亏损; 第二步,走出困境。从 1998年起至1999年8月,两厂分别在不提、提足折旧(6.97%)的条件下,生产经营状态逐渐好转,直至实现盈亏平衡,扭转亏损; 第三步,步入良性循环。1999年9月起,在提足6.97 %折旧的条件下,实现盈利,至今年2月,两厂累计实现利润1117万元, 标志企业开始步入良性轨道。 2、为国家创造了税收 兼并前,两厂严重亏损造成欠税4729万元;停产导致无税可缴。兼并后补缴了1841万元欠税,缴纳税金2100多万元,对国家作出了贡献。 3、职工生活改善 促进了社会稳定 两厂是淄博市国有大企业,职工队伍状况如何,对淄博市社会稳定有着直接影响。兼并以来,两厂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两年两次调资,比兼并前人均年增加收入4000多元;540多名住房困难职工搬进新房;4500多名职工生活改善,安居乐业,队伍稳定,充满信心,再也没有到市政府上访、闹事的,促进了社会稳定。 4、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两厂经济复苏,年销售额达4亿多元,职工年消费几千万元, 拉动了市纺织、轻工、能源、交通、商业、外贸、服务业的发展。两厂偿还900多家企业达3亿多元的债务,使一些企业解除了债务链,获得启动资金,发展生产。 5、齐鲁石化经济实力增强 兼并两厂,齐鲁石化实现了相关产业联结、上下游一体化、“油—化—纤”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丙烯腈装置实际生产能力由2.5 万吨/年提高到4万吨/年,腈纶由3.3万吨/年上升到4.5万吨/年, 两厂经济规模扩大;运用兼并政策,实现A股上市,融资17.19亿元。齐鲁公司资本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了经济实力与竞争能力,1998年,在扭转上半年曾一度出现历史上第一次亏损8985 万元的基础上, 上缴国税13亿元,实现利润2.4亿元;1999年又分别增至15.6亿元、6.5亿元。 五条经验 我们通过对齐鲁公司及其被兼并两厂的调查,深感这一兼并案创造的经验是丰富的,感受较为深刻有五条: 一、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大局出发,求真务实,是搞好兼并两厂的根本 齐鲁石化兼并两厂,困难是严重的,任务是艰巨的。两厂原系淄博市为发展地方经济、财政支柱而兴建的,基本没有资本金,靠的是银行贷款,再加上管理混乱,如化纤厂,投产之日就成了亏损之时。兼并前,两厂累计亏损21.29亿元,负债36.23亿元,资产负债率231%, 其中化纤厂资产负债率则为292%,职工拿着70%工资回家自谋生路。 两厂党、政、工、团组织“散”了,规章制度没了,人心乱了,一切瘫痪。两厂没有成为“财政支柱”,却成了“财政包袱”。 对这起兼并案,当时人们认识不一。有的经过测算,认为两厂兼并后就是不计折旧,不计偿贷利息,三五年也找不到盈亏平衡点;如再白给原料,倒贴资金,可以保本但不会盈利。齐鲁石化作为兼并方,在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国内运输、电力、原材料涨价,原油走私,石化产品买方市场出现等情况下,再压上两厂债务、人员、办社会包袱,如“雪上加霜”,将使资产负债率由40%提升到60%,增加生产经营困难。由此得出结论:兼并实质是转嫁包袱,两厂救不活,齐鲁也拖垮。既然是个“双败”结局,破产是“最佳选择”。 对此,齐鲁公司进行了冷静分析与利弊权衡,认为:两厂虽陷入资不抵债困境,但有15亿多元存量资产,设备总体是好的,化纤产品有市场。从产业结构和生产规模看,齐鲁公司需要有这样的下游企业相配套,兼并比新建厂子代价少,又避免了重复建设。实行破产,好端端的设备将蒙受重大损失,破产实质是破了国家,破了银行。再者,破产清偿率一般不到10%,将有大批职工失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公司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尽管兼并会带来困难,但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共产党员,应该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树立全局观念,为国分忧,以对国家、企业、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执行中央决定,全力以赴,以“救活两厂、发展齐鲁”的成果,向党中央、国务院交出一份好答卷。公司按照吴邦国副总理在兼并签字仪式上讲话的要求,制订两厂扭亏转盈“三步走”规划,改组两厂领导班子,任命新的厂长、党委书记,调整中层干部,招回职工,凝聚人心。由齐鲁石化党委副书记李安喜、副经理范继宽率领的思想作风建设、恢复生产两个服务组,进驻工厂,开展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四大整顿”。动员全公司5 万名职工把救活两厂当成自己的责任,要人出人,要钱给钱,要材料送材料。公司经理王延康、原党委书记姜学敏等公司领导干部深入到各个部门、车间、班组,同工人谈心,了解情况。公司副经理荣滋白(现任党委书记)了解到石化厂职工对兼并前集资修建的3600m[2]宿舍楼,因基建费空缺,成了“半截子”工程,意见很大,向公司报告,经讨论决定,公司拨款续建,使60多名职工在今年春节前喜迁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