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能“协力”吗?

作者简介:
陈志军(1965- ),男,山东青州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集团公司管理;马鹏程,董美彤,郑丽,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济南 250100

原文出处:
中国软科学

内容提要:

企业集团内部协同创新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对其前置因素的探索仍有未尽之处。本文从母公司控制方式入手,考察母公司文化控制、母子公司和子子公司研发协同对子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母公司文化控制促进了包括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发协同在内的公司间研发协同;(2)研发协同提升了子公司创新绩效;(3)研发协同在母公司文化控制与子公司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4)母公司文化控制通过研发协同对子公司创新绩效产生的促进作用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提高而增强。上述结论揭示了母公司文化控制在研发管理中的卓越作用,为集团“软控制”效果提供了证据支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8 年 09 期

字号:

       一、引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母子公司的研发活动是其积累知识与创新的关键阶段,是获取价值增值的重要来源[1]。作为母子公司合作创新的重要形式[2],集团内部研发协同跨越了子公司的企业边界,使集团成员企业可以有效实施单个企业无力承担的研发项目。子公司凭借集团内部构建的研发协同体系,实现创新网络中稀缺资源的共享,从而提升了子公司的创新能力[3]。然而,研发协同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集团公司研发资源有限,尤其是人才、资金等竞争性资源,集团内部对这类资源的争夺属于零和博弈[4],一家成员企业获得该竞争性资源,另一成员企业必然丧失。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各子公司积极性,以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成为集团内部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已有研究显示[3,5],在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的合作研发过程中存在着协同不足、资源分散、子公司合作意愿不足、母公司过度涉入等诸多障碍,其根源往往是母子公司间信念、思想、价值观的不一致,使集团内部“集而不团”。依据上述逻辑,研究推断,集团内部研发协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超越了母公司行为控制和结果控制的范畴,需要价值观抑或文化的统一来克服[6]。

       已有关于母子公司研发协同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从母公司或者子公司层面入手,考察诸如领导者个人特质、地理位置、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忽略了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间的文化与价值观因素。文化控制作为母公司管理控制子公司的一种方式,不同于强调集权的基于行为的控制模式和注重分权的基于结果的控制方式[7-8],通过传递集团愿景与信念来提高各子公司的合作积极性,有效弥补了母公司对子公司行为控制和结果控制的不足[2],理应得到充分重视。同时,文化影响具有长期性特征[9],可以通过集团的内部协同克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企业集团带来长期的卓越绩效。

       基于上述逻辑,本文结合105份问卷,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检验:(1)集团文化控制强度的提高是否增强了母子公司、子子公司间研发协同强度;(2)母子公司、子子公司间研发协同强度的提高能否增益子公司创新绩效;(3)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发协同可否作为文化控制强度与子公司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机制;(4)母子公司文化控制经由研发协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否随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变化。

       本研究从母公司控制方式入手,构建起“母公司—集团内部协同—子公司”这一完整的分析框架,探索母公司管控方式对研发协同以及子公司创新绩效的具体影响。相比以往研究,本研究可能的贡献在于:(1)拓展集团内部研发协同的前置因素,分析并检验了文化控制促进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发协同的有效性,弥补了现有理论的空白;(2)进一步拓展对集团管控方式多样性的认识,发现文化控制对子公司创新绩效直接以及间接的促进效果,证实了文化控制克服了行为控制及结果控制的不足,展示其在集团研发管理中的卓越作用,拓展了现有研究;(3)探索文化控制这一管控方式在环境不确定时期的优越性,证实文化控制通过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发协同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随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而提高,说明环境不确定性越高,母公司越依赖于通过文化控制促进母子公司研发协同以提高子公司绩效。研究为集团的管理控制实践带来启示,并对近年来不断增长的中国企业集团研究形成了有力补充。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母公司文化控制与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发协同

       企业集团内部组织间的研发协同包括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发协同两个层次,企业集团通过建立研发协同响应机制,实现集团内部资源和技术的互补。然而,在集团内部合作研发过程中,组织机构流程和文化的差异常常导致协同效率较低。而文化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这个问题。在文化控制模式下,母公司通过外派人员、非正式沟通、侧向或跨部门联系、建立组织文化等手段[10],积极向集团隶属企业传递以使命、愿景以及价值观为代表的集团文化,影响子公司成员的认知以及行为决策,从而实现母子公司的有效协调[11],克服母子公司间的关系障碍,促进了知识共享和交流,使其相较于行为控制与结果控制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具体而言,文化控制对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发协同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增进研发制度协同、研发技术协同以及研发信息协同三个方面。

       首先,文化控制提高了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间的信赖程度,有利于增加子公司对母公司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可度和接受度[12]。子公司领导层对集团公司威望的感知有利于提高研发协同过程中的配合与协作程度。当文化控制强度较大时,合作双方决策分歧的可能性降低,从而降低了母公司统一研发制度推广过程中的障碍,使母子公司、子子公司间的合作更为顺畅,易于在研发制度上达成协同。第二,集团内部实现研发协同的基础是资源共享与技术互补[3],而这种技术与资源的相互依赖提高了区分各公司最终产出的难度,知识产权归属的不确定性可能会降低企业间的合作意愿[13]。文化控制利用集团共同的价值观进行规范协调[14],有利于促使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间的利益趋于一致[15],避免了合作技术开发过程中潜在的利益冲突,促成研发技术协同。第三,文化控制通过文化培训与定期沟通,促进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间信任的建立,进而提升了集团内部各合作主体间信息分享的意愿,同时降低了合作双方的沟通成本[2],提高集团内部合作双方信息传递的质量和频率,促进母子公司、子子公司间信息融合,从而提高了研发合作的效率与质量。

       基于此,提出假设:

       H1a:母公司文化控制促进了母子公司研发协同。

       H1b:母公司文化控制促进了子子公司研发协同。

       (二)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发协同与子公司创新绩效

       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间通过内部网络进行知识、技术的交换,信息、价值观的交流与分享[16-17],有利于子公司从集团内部获取技术、信息上的支持,从而增强了子公司的竞争优势[18]。结合母子公司研发的具体情境,本文认为,以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为主体的集团合作研发能够对子公司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具体而言,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发协同中的研发制度协同、研发技术协同与研发信息协同均促进了子公司创新绩效的提高。首先,集团内部合作双方在研发制度上达成协同,遵从统一的研发流程与管理制度,能够降低母子公司、子子公司间的沟通与协作成本,提高子公司研发回应速度和运营效率,最终提升合作创新的效率,进而促进子公司技术创新;其次,集团内部研发技术的协同有利于子公司获取集团网络中稀缺的技术知识,并通过共享关键共性技术降低研发风险[20],克服了单体企业的创新能力约束,提高了子公司新产品开发与新市场开拓的能力[21]。同时,子公司也可以通过借鉴集团中同行业企业的创新实践来达成基准测试的目的,提高了企业创新成果的可行性,进而有助于提高子公司创新绩效;第三,母子公司、子子公司共享研发信息而产生的协同效应拓展了企业获取信息的范围。依托于集团公司多个信息反馈途径,子公司更容易及时掌握产品市场的现状和潜在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与市场间的信息不对称,为子公司带来信息优势[22]。因此,由信息共享产生的集团内部公司间协同效应可以有效提高子公司面对市场的应变能力,缩短新产品开发时间,使子公司获得先发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