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是很必要的。但是这项工作有很多困难。下面我根据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的精神,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主要经验教训谈谈自己的看法,求教于同行和读者。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依据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才从单纯的扩权让利转变为制度创新,有可能实现改革的目标。而提出现代企业制度又是以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的。就是说,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要服从于和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依据。 改革前,我们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是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的,故称为产品经济。它的优点是可以集中使用资源,有利于完成某些国家规定的任务。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体制起过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弊端,不利于发挥地区、部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经济改革就是要在体制上创造条件,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尤其是让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克服以上弊端。 但是,我们对于市场机制作用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改革伊始我们就认识到要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在农村、城市采取的改革措施都是为此创造条件的。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后更是自觉地实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日益扩大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尽管如此,大家对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社会资源配置中要不要起基础作用却长期没有取得共识。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就说过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其他有些同志也说过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并未及时被人们普遍接受。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机制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姓“资”而不姓“社”,市场经济当然更是姓“资”而不姓“社”了。我们记得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曾争论过社会主义经济是不是商品经济。有些同志认为,只能提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能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由是商品经济姓“资”而不姓“社”。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但以后又展开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不是市场经济的争论。有些同志把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等同起来,把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等同起来。针对这种观点,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的科学论断为这场长期争论做了总结。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谈话,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清除了错误的传统观念,这才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正确提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商品经济有一个从不发达到发达的发展过程。在不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市场机制还不能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这时候的商品经济还不能称为市场经济。而当商品经济发展到比较发达的阶段,市场机制就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成了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商品经济就成为市场经济了。因此,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它们都要有市场,都要实行等价交换,都要开展竞争,都要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些是共同点。但并不是任何商品经济都是市场经济,小商品经济就不是市场经济。只有商品经济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相当发达,市场机制成为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商品经济才成为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例如,既要有发达的商品市场,还要有发达的要素市场;要有灵活的价格机制;要有相应的微观机制即现代企业;要有资源自由流动的各种必要条件;还要有正常的市场运行规则和健全的市场管理制度。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并克服其消极作用和弥补其不足,还要有正确的宏观经济管理制度和政策。可见,市场经济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应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应是市场经济。 如果只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而不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就是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划了一条不该划的鸿沟。由于这种不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曾经非常流行,因而使得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有局限性,在有些问题上不够明确或不够彻底。后来小平同志的理论克服了这些局限,在继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科学内容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据此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改革以及价格改革、市场培育、宏观管理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才比较顺利地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现在记住这个经验教训,还是很必要的。 2.正确处理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除了要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在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要处理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把国有经济原来在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改变为主导地位。后一方面的工作属于定位问题,可以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问题。 把国有经济放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既不同于那种不重视国有经济,主张把国有经济放在国民经济中一般地位甚至取消的意见,也不同于那种不从实际出发,主张把国有经济放在国民经济主体地位上的意见。提出国有经济是主导,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