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改革开放37年,中国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力量的推动,依靠政策红利取得的。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以及世界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经济与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期。转型的成功需要创业的成功来支撑。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助力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引擎(李克强,2015)。因此,如何实现成功创业,成为政府、实业以及学术界非常关心的问题。创业涉及很多关键因素,然而究其核心,学术界的观点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创业的核心是创业文化,有学者认为是就业,也有学者认为是创新等。但诚如胡适所言,做研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学术层面来说,一种观点或结论要经过小心求证来体现出它的学术价值。由于体制、经济自由度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中国成功创业的模式会与西方有所不同,很多相关的创业问题是原创性问题导向研究。如何做好这些原创性问题导向研究,并且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符合中国情景的进步与贡献?本文作者认为首先要搞清楚重要的研究问题与概念。如何做到这一点?做好一些跟踪性问题导向研究是必需的,然后在跟踪性问题导向研究成果积累的基础上,开展对重大的原创性问题的导向研究。依据上述,本文收集了近20年发表在国际知名创业学术期刊上的创业理论研究与比较分析,应用跟踪性问题导向研究的方法研究创业机会。创业的诸多内容是围绕着创业机会来进行的。换句话说,创业的核心在于创业机会,是创业者对于创业机会的认识、理解与把握。但在这方面,与时俱进的并结合中国情景的深入研究并不多,因此需要补上,为我国的创业实践提供及时的理论支持。 从过去近20年的创业机会研究文献来看,尽管创业机会核心说在这几年来大量被探讨,在西方也逐渐得到管理学术界的认同(McMullen & Shepherd,2006;Plummer et al.,2007;Sarasvathy et al.,2010;Suddaby et al.,2015)。然而,由于创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都研究创业,但他们基本上都没有从创业机会的视角来研究创业。我国创业研究领域目前尚未发表出系统地结合大众创业的创业机会研究论文。认为创业就是就业,忽视创业机会去创业的盲创现象也很普遍。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之一就在于结合中国的大众创业,明确创业机会的核心作用。另外,本研究也注意到,学术界对创业机会的起源与产生过程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Ardichvili et al.,2003;Eckhardt & Ciuchta,2008;Luksha,2008;Sarasvathy et al.,2010;Zahra,2008)。大多数学者认为,创业机会存在于客观环境中,是被创业者发现出来的(Shane,2012)。创业机会的发现以及利用能填补市场的空缺(Kirzner,1978),达到市场的均衡(Miller,2007)。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创业机会并非客观存在,也非先于创业者的意识,而是被创业者构建出来的(Alvarez & Barney,2007;Alvarez et al.,2015;Sarason et al.,2006;Suddaby,Bruton & Si,2015)。甚至有学者认为创业机会发现是机会构建的一个特例,而与之对立的学者认为创业机会构建是发现的一个特例(Alvarez et al.,2013)。那么,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机会到底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等待创业者发现,还是产生于创业者后天的构建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来探索创业机会的来源与产生过程。定性研究方法适用于前期研究基础相对缺乏、注重归纳性与研究效度的研究,因而可能更适用于创业问题的研究。近来不少学者呼吁,学术界应多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来研究尚未界定清晰的创业现象与问题(Suddaby,Bruton & Si,2015)。使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创业,一般信度都比较高,但效度方面常常存在问题。因此,研究结果往往看起来很漂亮,但有效性相对比较低,难以形成新的研究动力来推进相关理论的发展(Suddaby,2014)。鉴于此,本文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探索创业机会的来源和严生过程。首先,本文以经典的创业机会研究文献为依据,探究创业机会发现与构建背后的认识论逻辑。接着,本文对创业研究案例文献进行分析,提出“创业机会发现”是一种基于客观存在论的“印迹(imprinting)”过程,是一种具有科学发现特征的机会发现过程。而“创业机会构造”是一种基于创造论的“众迹(reflexivity)”过程,是一种具有社会构建特征,并涉及创业者、市场、客户等因素综合作用的机会构建过程。除上述以外,本文还提出创业机会发现加构建的产生过程。为了从理论阐述上述的观点,本文仔细回顾与分析了相关的创业文献。 二、创业机会研究文献回顾 (一)理论背景 创业管理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2000年前后,有些学者依然认为创业管理属于战略管理的一个分支(Zahra & Dess,2001)。另外,有些学者则认为创业管理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应将创业管理视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吸取来自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理论予以支撑(Sorenson & Stuart,2008)。近15年来,国际杂志上发表的创业研究文献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有相当一部分杂志开辟专刊来深入探讨创业问题。创业领域3本享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e(JBV),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ETP)和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SEJ),影响因子都在稳步增长。可见,创业研究已经成为管理学领域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 尽管创业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管理领域学者的关注,但由于是新学科,学术界对创业管理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至今依然争论不休。20世纪90年代前,许多的研究者从创业者特质论的角度描述为什么有的人更能发现创业机会(Low & MacMillan,1988)。直到2000年,Shane和Venkataraman提出创业研究应该包括谁(who)以及什么因素(what)如何(how)影响机会发现、评估和利用,才使得“创业机会”的争论逐渐有了新的共识。所谓创业机会是指形成新的手段、新的目标或者新的手段一目标的关系,以达到引入新产品、新服务、新原材料、新的组织方式的可能性(Eckhardt & Shane,2003;Shane & Venkataraman,2000)。从此之后,大量研究从资源、制度、环境、认知等视角来探究创业者如何发现或者识别创业机会(Shane,2012;Mitchell et al.,2007;Mitchell et al.,2002;Zahra & Dess,2001)。尽管如此,这些研究中针对于西方成熟经济背景的为多。即使是对新兴经济体的研究,比较多的是在做实证比较的“what”,而不是提出“why”和“how”的问题解答,(Bruton et al.,2008;Si et al.,2015)。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制度、市场和文化体系上与西方成熟经济体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使得中国情境下创业者创业活动面临着不同的创业资源、制度与环境,产生创业机会的途径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针对国内兴起的创业实践,提出一些理论启示与参考显得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