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中增加结构洞和提升地位之间存在矛盾,因为提升地位意味着需要选择同质性的伙伴,而增加结构洞意味着在不同地位的伙伴间建立联系”Podolny(2005)。 由于全球化趋势和技术的快速革新,企业间的联盟网络对企业绩效和持久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在很多高科技行业(如计算机、半导体、电信、制药),企业间的联盟网络已经成为实现技术创新和组织战略的重要手段。当企业同时与多个伙伴保持联盟关系的时候,就拥有了一个联盟组合(alliance portfolios)。联盟组合被定义为在某个企业的自我中心网络中存在直接联系的关系聚合体(Wassmer,2010)。譬如,中石化集团2004年与壳牌石油公司形成合资企业致力于市场营销的开发;2005年与英国石油公司在杭州建立合资企业,致力于一系列包括石油销售、门店管理、快餐等在内的商业活动;2006年与麦当劳结成战略联盟在多个省市建立“得来速”餐厅;2009年与中国外运长航成立合资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对于中石化而言,多个战略联盟就聚合成为一个联盟组合。联盟组合为企业创造丰富的成长路径,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Duysters,Heimeriks,Lokshin,Meijer and Sabidussi,2012)。 在实践中,管理联盟组合比管理单个联盟更复杂,然而很多管理者不清楚联盟组合和公司战略之间的关系,也不清楚企业如何根据变化的条件动态地管理联盟组合(Bamford and Ernst,2002)。因此,管理联盟组合是一项非常棘手的任务。具体而言,在联盟组合中有两种典型的网络特征,地位和结构洞。因为这两种网络特征的机制不同,企业在自我中心网络中权衡地位和结构洞的关系是相当困难的。地位是指企业从等级序列中获得的声望(Gould,2002),而结构洞是指不相互连接的主体之间的空隙(Burt,1992)。虽然两种网络特征都很重要,但是之前的研究对地位和结构洞在联盟组合中的关系论述却存在不一致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地位和结构洞的关系是互补的。Zaheer和Soda(2009)认为,地位作为产品质量和企业实力的信号,可以吸引其他处于网络边缘的主体,从而增加结构洞形成的概率。此外,如果高地位的企业同时占有较多的结构洞,它们有更多的可能性接触到新的商业机会,因此从结构洞获得的利益可以强化企业地位(Stam and Elfring,2008)。另一些学者认为地位和结构洞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如果高地位的企业扩大网络中结构洞的数量,它们可能损害自身的地位或绩效。Podolny(2005)提出,地位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具有可传导性,高地位的企业与低地位的企业形成联系会损害自身的地位,这种现象被称为“地位溢出”(status leakage)。还有学者发现同时追求地位和结构洞会导致企业经济绩效的下降(Koka and Prescott,2008;Shipilov,2009)。 由此可见,在企业的联盟组合中,地位和结构洞之间的关系是悬而未决的。解决地位和结构洞之间的争论可以促进联盟组合管理理论的发展,从而为企业的联盟组合管理策略提供指导。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的研究问题:高地位企业在怎样的条件下会增加或减少结构洞的建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者借鉴了MOA(motivation-opportunity-ability)模型的视角。MOA模型认为同时具备动机、机会、能力是某种结果产生的必要条件(Blumberg and Pringle,1982)。根据MOA模型,本文提出高地位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能力建构结构洞,但在动机方面存在变化和差异。结构洞为企业带来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但对网络中信任关系的形成和网络知识的整合存在负面效应。譬如,高地位企业如果同时占有较多的结构洞会让伙伴们感受到更强的威胁,从而降低了伙伴们对联盟关系的投入程度(Shipilov,2009)。因此,本文提出决定高地位企业是否建构结构洞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动机。当结构洞带来的利益减少或负面因素增强时,高地位企业在联盟组合中建构结构洞的动机会削弱。具体而言,动机可以体现在不同的研究水平,包括企业水平、联盟组合水平、行业水平。本研究在3种水平上选择了影响企业动机的变量:在企业水平关注了企业特异性知识资源,在联盟组合水平关注了技术多元化,在行业水平关注了行业网络密度。 通过对美国计算机行业的上市公司从1990-2000年的联盟活动分析,本文阐明了在联盟组合中影响企业地位和结构洞关系的边界条件,并对网络理论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拓展。第一,本研究推动了结构洞理论的发展。关于结构洞的研究大部分关注结构洞的影响,如关系的形成(Walker et al.,1997)、企业家机会(Shipilov and Li,2008)、创新(Ahuja,2000)、市场进入(Guler and Guillen,2010),但针对结构洞形成的驱动因素的研究却很少。Salancik(1995)曾提出,结构洞为什么存在?为什么之前没有被填充?这些问题显然是网络理论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本文聚焦于影响结构洞产生的特殊因素(企业地位),阐述了地位导致结构洞产生的多种条件。第二,本研究从新的视角化解了地位和结构洞关系的争论。现存的研究既体现了地位和结构洞之间的积极联系(Zaheer and Soda,2009),也体现了同时追求地位和结构洞的消极后果(Koka and Prescott,2008;Podolny,2005),但是,尚未有研究关注为什么以及在怎样的条件下,高地位企业会增加或减少结构洞。基于MOA模型,在依次分析了高地位企业建构结构洞的机会、能力、动机因素后,本文聚焦研究了企业在不同水平的动机因素。通过对3种维度的剖析,我们对企业地位和结构洞之间的关系有了崭新的理解。第三,本研究对联盟组合管理的策略也有启发意义。学者们已经提出当企业同时管理多个联盟时会面临比管理单个联盟更复杂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对联盟组合管理的策略给予更多的关注(Hoffmann,2007;Koka and Prescott,2008)。由于企业的内外环境处于持续的变化中,管理人员会根据需要灵活地调整联盟组合管理的策略。但到目前为止,关于企业如何动态地管理联盟组合的研究还非常稀缺。通过研究企业如何在联盟组合中动态地权衡地位和结构洞,本文对企业管理联盟组合的方式提供了新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