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战略型领导的三元模式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文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武汉 430060;王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系,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战略型领导在当今竞争环境中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至为关键,因此探索战略型领导的内涵和结构已成为领导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透过以往中外学者对战略型领导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基于战略型领导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文化研究观点,在深入分析企业和战略型领导的本质之后,提出了中国企业战略型领导的三元模型,即中国企业的战略型领导包含三类典型行为:理念塑造、制度规范和人情整合。而且通过分析它们的实证研究基础、文化基础和管理实践依据,本文还探索了各个维度与企业运营的关系。最后文中说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3 年 11 期

字号:

      在众多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中,战略型领导至为重要,并且它对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影响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提高而更具决定性(Ireland & Hitt,1999; Jansen,Vera & Crossan,2009; Smith & Tushnman,2005; Vera & Crossan,2004;陈国权、周为,2009)。战略型领导是组织的领导,负责整个组织的运营(Finkelstein & Hambrick,1996; Hambrick & Mason,1984)。起初,研究人员简单地用战略型领导者(企业的CEO和董事长)来定义战略型领导,并用战略型领导者的各种个人特征来表征战略型领导。但是20世纪末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这一做法,指出战略型领导不应以人来划分,而应聚焦于那些能对组织生存与发展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关键职能或特征。比如,House和Aditya(1997,pp.444)认为,战略型领导致力于“为组织提供目标、意义和指引”,其内容应是攸关组织发展的关键职能。Boal和Hooijberg(2000,p.516)指出,战略型领导的“标志是对整个组织的演化,包括其不断变化的目标和能力的关注”。Ireland和Hitt(1999)则明确地将战略型领导定义为领导者可准确预测未来、勾画愿景、保持灵活性、战略思考,以及与他人合作发动变革的个人能力,并断言21世纪的企业竞争取决于战略型领导。目前Ireland和Hitt(1999)的定义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支持。

      自新的观念提出之后,西方学者对战略型领导的内涵和结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Boal & Hooijberg,2000; Crossan,Vera & Nanjad,2008),但遗憾的是我国学者并未重视这一变化,相关的研究不但仍然简单地以战略型领导者的各种个人特征来表征战略型领导,且多采用西方组织背景下开发的概念和测量。已有成果难以反映出中国情境下战略型领导的“一些重要而显著的独特现象”(樊景立、郑伯埙,2000,第127页)。

      中国组织情境与西方组织情境相比,有很多独特性。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企业不但要应对更加剧烈的全球竞争和迅猛的技术发展,也要应对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环境、法律制度和社会规范等诸多基础性因素深彻而难测的变化。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然强调人情、关系、面子等等(Yang,Yu & Yeh,1989)。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对资源分配和经济交换等社会经济活动仍然具有重要影响(Peng & Heath,1996; Peng & Luo,2000),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兼顾传统文化的人情和关系。与此同时,在全球化竞争和市场化的影响下,企业还需不断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和西方的管理理念。这些独特的环境要求,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负责整个组织运营的战略型领导,促使其发展出独特的内涵。

      实践情况也的确如此。为应对巨大变革和激烈竞争的冲击和挑战,中国企业的战略型领导者们多年来一直本着“中西合璧”的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领导技能。比如他们向东邻日本学习了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适时制造,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精益管理思想(姜达洋,2004),以及重视员工的雇佣保证、参与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刘玉芬、胡愉,1999)。他们也向美国管理者学习了信息技术、激励机制、授权、创新、学习型组织、愿景领导和魅力领导等管理思想。同时,他们还受到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领导方式影响,比如重视人情、崇尚威权和德行等(樊景立、郑伯埙,2000;凌文辁、陈龙、王登,1987)。研究发现,在中西合璧的探索中,中国战略型领导们所采用的领导行为逐渐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式领导和西方领导都不尽相同的内容(王辉、忻榕、徐淑英,2006;吴春波、曹仰锋、周长辉,2009)。

      但是因为中国学者惯于套用西方的领导模型或概念与测量,缺乏对我国战略型领导的系统性分析和研究,所以迄今为止,到底中国企业战略型领导应包括哪些内容,具有什么结构,以及如何在中国组织背景下成为有效的战略型领导,依然是谜。关注该问题,不但可为中国企业的战略领导者强化自己的领导效能提供更全面的解释和指导,也可拓展我们对战略型领导的理解。

      本文的目的是综合以往关于组织和战略型领导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提出中国战略型领导的理论模型,讨论其内涵和结构,并以实证研究、社会文化和管理实践等方面的资料,来深入讨论这一模型的现实依据。具体而言,我们将回答如下问题:(1)作为组织的领导,战略型领导有什么特征?它的本质与核心是什么?(2)中国式战略型领导包含哪些内容?(3)中国式战略型领导的实证基础、文化根基和实践依据是什么?(4)未来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什么?

      一、战略型领导——组织的领导

      (一)战略型领导的特征

      以往的文献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战略型领导的内涵和特征,并积累了一些知识。首先,战略型领导是组织的领导而非组织内的领导,因此战略型领导从研究对象来看更关注全面负责组织运营的战略型领导者(Finkelstein & Hambrick,1996)和高管团队(Hambrick,2007),但会强调他们能对组织运营和发展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关键行为或特征(House & Aditya,1997)。其次,战略型领导强调提升组织进化、帮助组织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和行为。如Hambrick(1989)指出战略型领导更易在充满模糊性、复杂性和信息超载的环境中产生。Ireland和Hitt(1999)认为战略型领导是组织预测环境变化并能够帮助组织进行必要的变革以适应环境的能力。Boal和Hooijberg(2000)也提出战略型领导的主要任务是应对高不确定性。基于这一观点提出的战略型领导概念,非常强调快速识别和吸收新信息的吸收能力,发起变革和促进战略灵活性的适应能力,以及知觉环境变化和洞察社会行动者和社会关系的管理智慧。第三,作为组织的领导,战略型领导应综合表征多种相互冲突的需求,具有行为复杂性,而且这一复杂性的要求,随着环境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提高,将会更加明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