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国一些部门和企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企业管理,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逐步开展起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活动,对企业素质和效益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项活动逐渐由沿海向内地发展,由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向乡镇企业、民办企业发展,由工业、交通企业向科技、商业、金融企业和服务行业发展,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一些企业开展了这项工作。从1988年至今,已成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和13家省级企业文化社会团体。一些行业如煤炭、冶金、机械、汽车、化工、石油、航空、医药、烟草等工业以及林业、铁路、邮电业、商业、旅游业等部门,企业文化建设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他行业也出现了一些坚持数年、取得成效的企业。 我国的企业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些优秀内容已被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地区应用于企业管理。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和国家在企业管理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出发,在继承和进一步深化这些经验的同时,又引进了外国学者在八十年代初提出的“企业文化”的概念,积极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从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行业和企业来看,大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是: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重视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改进和创新,企业采取措施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职工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增强了职工的使命感和社会主义积极性、创造性;改善了企业管理,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增强了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处在初创阶段。相当数量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缺乏了解,或者只是初步有所开展,而有成效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仍属少数;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虽有大量文章发表,有关专著和文集已有百余部,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界定和其他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更没有条件形成比较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理论体系。 二、为了便于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开展,应对企业文化的含义有一个大致的通用的说法。我们在调研中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提出对企业文化的基本认识,作如下表述。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尊重和坚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各个环节调动并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在企业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所谓管理,包括“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而以“人”的管理为主,“软”管理和“硬”管理兼备而以“软”管理为主。群体意识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心理态势等。行为规范是指企业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习惯风俗等。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贯穿在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推销,以及职工思想政治及技术培训和文化艺术体育娱乐活动中。 总结十多年来的多方面的经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总的原则应该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结合起来,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世界各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三、要重视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培育。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职工对本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反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精神境界、理想追求和是非标准,是企业群体意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我们的企业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企业。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和其他性质的企业都要坚持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都要坚持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团结协作、顾全大局、讲求职业道德,赋予这些优良传统新的生命力,使它在新形势下不断丰富,继续发扬光大。同时,要积极培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必须具备的新观念,诸如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公平观念、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效益观念、民主观念、法制观念、人才观念、科技观念、改革开放观念、开拓创新观念等。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思想基础,企业精神则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企业精神是企业倡导、职工认同并为社会公众所能理解的一种企业群体意识,是能够长期推动本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精神力量。企业精神一般是用尽可能简练和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表述。企业精神的确定,要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反映时代精神,又要表现出本企业的特色。既要体现企业领导人的精神风貌,又要集中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意愿。 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应该成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在困难和成绩面前,它都可以转化为职工团结拼搏、创新进取的强大力量,产生企业文化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即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激励作用和塑造企业形象、面向社会的辐射作用。 四、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贯穿到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推销的全过程,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企业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精神力量才能变成物质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必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企业自身的条件和社会主义企业应该遵循的原则来确定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能够把握机遇,调整目标,发挥优势,开拓进取,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