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支乡”活动是农科大学生实践成才的有效途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4
分类名称:高等教育
复印期号:199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是,农村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下的状况令人忧虑,它已成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峻现实。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振兴农村经济,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因此,必须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持科技教育兴农的发展战略,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目前,通过积极发展中等农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成人教育可以大量补充农村第一线农科专门人才。高等农业院校的本专科生乃至部分研究生也应主要充实农业生产第一线,并且要真正下得去、留得住,从而体现高等农业院校在科教兴农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正按照“规模更加适当,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战略方针,逐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上。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除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外,目前更要强调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献身农业、献身农村经济振兴的事业心、责任感,促使学生愿意走向农村生产第一线。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第一线科技人员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是农村科技进步、农村经济发展的希望。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农村经济建设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校从80年代初开始,连续不断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不断充实,总结创造出了“智力支乡”这样一种好形式。十余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已成为我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生产实习共同构成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等农业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智力支乡”活动的涵义

      农科大学生“智力支乡”活动,主要是指农业高等院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在寒暑假利用所学知识和智力优势支持家乡农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1.“智力支乡”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为了使在校学生了解国情、民情,了解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献身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的思想,提高实际工作能力,80年代初我校学生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最早的主要形式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80年代中期,以同乡籍的学生为主,组成“智力支乡”小分队,利用所学知识支援家乡农村经济建设。通过1986—1988年三年实践,从第一年仅有10个小分队,逐渐扩大到数十支小分队,参加人数达到1000余人。从90年代起,该项活动形成制度,达到了科学化、规范化。目前,这项活动成为在学校党政领导下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由团委组织实施的一项传统活动。每年都有100支以上的小分队,分赴全国16个省区的地(市)、县开展活动,95%以上的在校学生均热情参加。每年学校组织评选本活动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论文,并把学生参加该活动的表现作为品德评定、“三好学生”评选、奖学金颁发和免试研究生推荐的依据之一。现在,这一活动已与青年志愿者行动、全国大中学生支教扫盲行动、共青团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相结合,与学校科教兴农和技术推广相结合,成为农业高等院校学生很有特色的一项活动。

      2.“智力支乡”活动的内容和实施。本活动坚持“受教育、做贡献、长知识、炼才干”的指导思想,坚持“小型分散、就近就便、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原则。其活动内容为:社会调查,写出报告,为当地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提供农村经济发展参考信息;咨询服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开办农业技术广播讲座,播放实用技术录相等;到乡、村挂职担任科技副乡长、副村长,实地参与本地经济建设运作;到乡镇企业参与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技术工作;走村串户,送技术上门,为农户制定家庭经济全面发展规划;推广学校的农科产品以及实用科技成果;开展农村扫盲培训等文化普及工作。

      本活动实施主要分为4个阶段:

      培训骨干阶段。这一阶段于放假前一个月在校内进行,主要对小分队队长及项目组负责人进行业务技能,实用技术,当前农村科技需求特点,农技推广和农村社会学知识,小分队组织管理知识等进行培训。教师由具有实践经验的本校教学、科研人员。农村第一线的农业管理、技术人员担任。授课以系列讲座形式,分专题进行,共30学时左右。并辅之以实用技术文字及声像资料。让培训对象完全掌握这些知识,携带这些资料。

      动员准备阶段。本阶段于放假前在校内进行,主要完成5项任务:一是思想动员,使学生明确参加本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任务和要求。二是组织活动安排落实,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审定团委提出的活动方案,并召开有关会议进行部署。三是组建“智力支乡”小分队,队员名单、组织机构、活动计划以书面形式上报团委审定。四是与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取得联系。学校委托校团委为登记注册的“智力支乡”小分队出具介绍信,并向活动基地发出公函以取得地方支持。其介绍信和公函内容包括地方对小分队活动情况的考核评价回执。五是财务保障落实,主要是指准备必要经费、技术资料(包括文字、声像资料)。

      组织实施活动计划阶段。本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出发前夕的全校动员、授旗(青年志愿者队旗)大会;按计划到家乡开展工作;开学时一周内各小分队向校团委提交总结报告、统计报表,退还各种借用物资,完清经费报帐手续。

      总结表彰阶段。在开学第一个月内完成。各学院(系)组织班、年级、院(系)的总结交流工作;学校组织一次优秀集体和个人代表的交流,召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表彰大会”,对先进院(系)和成绩突出的小分队、个人及优秀论文进行表彰奖励。

      二、“智力支乡”活动成效显著

      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应该用效益的观点评价其价值。实践证明:“智力支乡”活动具有较好的人才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