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人类的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研究,以客观、实证和规范为特征,是获取新知识的最精确的方法。另一类是思辨研究,主要依靠研究者的洞察力和直觉判断[1]。各门学科中不同门类分支、不同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对于两种研究方法有着不同的要求。李怀祖根据不同学科所占有的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的份量通过学科定位频谱对各学科进行定位,从左到右分别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学科和人文学科。其中,自然科学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逻辑思维份量最重,人文学科运用思辨研究方法和直觉判断最多,管理学科介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当然,不同层次的管理问题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操作层甚至有些管理层的问题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较多,决策层管理问题和高层管理者行为问题的研究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的成分相对较少。 大量的实证研究是发展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被称为“科学”的学科是否健全的标志[2]。管理学科是一门基于实践的科学,脱离实践,几乎不可能产生新的理论[3]。所以,管理研究论文一般应当有实证研究的内容。目前,我国的管理研究论文多数采用思辨研究,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与实证分析,所得结论大多基于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面对我国管理研究成果以思辨研究居多、实证研究相对缺乏的现状,加强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科问题研究中的应用,是现阶段管理研究的重点和核心。 然而,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对实证论证方法的认识误区以及错误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极大地阻碍了管理研究工作的进展。因而,掌握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将会使管理研究工作事半功倍。本文首先回顾了实证研究的涵义和指导原则,然后论证了实证研究在解决管理学科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和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实证方法解决管理学科问题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 实证论证方法的涵义和指导原则 李怀祖就管理学科问题的论证方法做出如下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论证方法类型[1] 这里所指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是就研究假设的论证途径而言的[1],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分别反映归纳法和演绎法的思维方式。实证研究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所提出的命题,是可以测试真伪的。其主要论证过程可概括如下,如图2所示。
图2 实证论证的主要过程 实证论证方法主要来源于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以经验的确切资料为基础。基于此,实证论证方法的指导原则可以概括如下:(1)将个人行为及社会生活视为具有内在因果关系的客观实在系统,倡导用自然科学或自然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2)认为人类的感官能力是相同的,经由共同的感官经验才可以保证发现的客观性,坚持现象主义或经验主义;(3)将理论的形成视为概括构造的过程,强调依据观察收集的事实资料,并通过归纳形成定理或理论;(4)假设性演绎及验证原则,即在研究之前一定要经假设性演绎产生假设,然后又必须经过假设检验才能成为可以信赖的知识;(5)客观中立原则,实证主义的研究是要建立超越主观经验及信仰的客观知识,这里所谓的客观包括两个方面:无价值判断,即不涉及规范议题,不受个人的个性、知觉、态度、价值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4]。 2 运用实证方法解决管理学科问题存在的不足及认识误区 2.1 实证论证方法运用不足 国际期刊刊登我国学者管理研究方面的文章,较之工程学科来说要少得多,其中缺少实证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1]。根据1990-2000年国外入选SCI和SSCI的59种管理类期刊和国内管理学44种核心期刊的文献检索查阅,按“三学科”统计具体研究方法的数据资料表明,我国借助思辨方法研究的论文数量,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宏观管理与政策领域进行划分,分别是国外同类研究领域论文数量的2倍、2.25倍和2.47倍;实证研究的论文数量同样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宏观管理与政策领域进行划分,分别是国外同类研究领域论文数量的0.7倍、0.57倍和0.52倍,这说明我国在工商管理、宏观管理与政策领域的研究论文多数采用思辨研究,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5]。由此可见,将新知识建立在个人经验、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引进和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忽视实证论证方法的运用,缺乏用真实案例与实际数据资料证实研究者的观点和结论是现阶段管理研究的普遍现象。 许德音、周长辉(2004)对2003年度发表在《管理世界》和《南开管理评论》上的42篇与战略管理学相关的文章,依据论文的研究类型按研究目的划分为以下几类:(1)规范型(normative),即表明立场或者是政策性的文章;(2)描述型(descriptive),即以案例或数据描述现象,而不涉及实证分析;(3)文献型(review),即对文献的回顾总结、评论、延伸;(4)概念型(conceptual或theoretical),即试图论述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但并不加以实证分析;(5)实证型(quantitative-empirical),即以定量分析验证理论性假设;(6)定性经验型(qualitative-empirical),即以案例、访谈等形式获得的定性数据构筑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2]。在所统计的42篇文章中,每一类论文的数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描述型:16篇(38%);实证型:10篇(24%);概念型:9篇(21%);文献型:7篇(17%);规范型:7篇(17%);定性经验型:1篇(2%)。统计结果发现,实证型论文只占论文总数的四分之一不到。在实证研究的论文中又以文献分析、既有统计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等为主,而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主流实证研究方法的实验研究和实地研究在本次统计中却一篇也没有。上述数据资料表明,我国的管理研究论文多数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与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大多基于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缺乏用真实案例与实际数据资料证实研究者的观点和结论。这也是我国管理研究工作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