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

作 者:
王彬 

作者简介:
本报记者 王彬

原文出处:
经济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企业管理科学化、效益化的必要性日益突出,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潘承烈近日呼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

      记者: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同一地区或同一行业内,在同样的客观环境下,企业的经营效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作为企业管理科学的专家,您怎样分析这种现象?

      潘承烈:造成企业经营好坏的原因固然千差万别,但从深层次方面来说,则还是是否实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通过十几年的改革实践,人们现在会更深切认识到实现这三个方式的转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从管理方式到思想方式上的革命。

      就企业来说,企业面对市场,生产经营活动由生产导向转为市场导向,要以销定产。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只根据市场的表面现状去经营,很容易形成僧多粥少、最终被挤出市场的局面。所以现在要进一步发展“市场导向”的观念,要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把潜在顾客变成现实顾客,把潜在市场开发成现实市场,这就不是争夺或占领现有的市场,而是去“创造”出新的市场。

      实现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的转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我国经济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因此,加大管理科学研究力度,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的任务,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紧迫。

      记者: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正在努力与国际经济接轨,因此,在考虑发展管理和管理科学的问题时,一方面要立足国内,另一方面要放眼世界。

      潘承烈:是的。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管理科学方面也产生了不少新理论、新学说。

      例如,前几年“企业重建”成为国际上管理课题的热点,这是由于90年代的顾客、竞争格局、变革这三者,与以往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结果,使沿用了一二百年的管理模式面临严重挑战,需要将原来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转变为扁平化、信息化。

      又如,近两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圣吉教授提出的《第五项修练》,又成为国外管理学界与企业界的热门话题。这些新学说的出现反映了当前国际上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对管理科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息,一方面是为了供我们借鉴参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结合我们的实际去加以分析研究。

      记者:我们研究国际上管理与管理科学的新理论、新经验,要结合本国实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探索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

      潘承烈:战后半个世纪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发展自己的经济,离不开同时形成一套符合本国国情、民情的管理方式,特别对中国这样一个有12亿人口,又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要进行现代化建设,更不可能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照抄,而只能根据我国国情、民情,摸索和形成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科学。

      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当前改革开放中涉及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如对两个根本性转变,对“三改一加强”(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实现,都是目前管理科学的重大课题。

      从长远来看,我国管理科学的研究发展,还是应落脚到探索和形成有中国特色管理科学这一根本命题上。

      记者: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管理科学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这两个问题?

      潘承烈: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我国管理科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与国外的差距更大。为迎头赶上,需要认真学习各国在这方面的成就、经验。但这种学习不是照别人葫芦画自己的瓢,而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汲取他人之长,来补充提高我们的不足,做到“洋为中用”。一些具体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具有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类似的属性,它不受国界或厂界的限制,可以直接为我所用。但管理与管理科学却又是通过人去实现的,这和生产关系相联系。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与民族,有其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教育、心理等不同背景,因此其管理方式不尽相同,不可能拿他人的成功模式照搬套用。这就必须在学习他人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情况决定取舍。“洋为中用”也有利于我们扩大视野,放宽眼界,从他人实践基础上去探索我们自己的路。

      我们祖先留下了十分丰富和巨大的文化遗产。在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中不能不反映出我们代代相传的这些文化传统的痕迹与影响。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研究、筛选、提炼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为现代化管理服务。诚然,我们不可能从古人的论著中找到我们今天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具体答案,但从古人长期实践中所提出的哲理、格言、警句,以及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中,我们却可以得到无数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搞活经营头脑的知识和智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我国浩瀚的经、史、子、集,如能认真从管理的角度去重新研读,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定能从这些知识宝库中获取对形成中国特色管理的丰盛的营养。

      管理科学的基础是管理的实践。它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一门科学。我们要有意识地从经验的积累中领悟并摸索规律,形成真正在我国土地上生长、发芽的管理科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