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供应链关系、客户关系管理,虚拟组织以及战略联盟等超组织经营理念的出现,超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便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例如,Medcof J.W.和Needham B.、王健友对超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产生背景、主要形式及其影响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王忠从个人支配力和企业支配力角度考察了虚拟组织中企业对内部员工的管理关系。[1~3]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企业关于人的管理已经从人力资源管理(HRM)过渡到员工关系管理(ERM),员工关系管理把员工视为人力资本投资者以突出员工的价值,体现了企业和员工之间双赢的思想。当然,鉴于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是资源密集型的,并非每个员工都值得企业去建立和维护这种关系,而且员工关系在实践中是很难管理的。因此,本文将(George S.Day,1999)提出的顾客关系分类差异序列[4]运用到超组织经营环境下的员工关系管理领域(包括内部员工、外部员工、供应商和顾客),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实现集思广益,赢得竞争优势。 二、超组织经营环境下员工关系的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正面临着一种新的竞争环境——不间断的变革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应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紧紧把握核心竞争优势,实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炼和灵活迅速的响应速度。伴随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不断寻求自身的灵敏性与竞争优势,主动建立、改进与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等超组织关系,超组织的经营理念便应运而生。超组织的经营理念激发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以赢得竞争优势,然而企业竞争优势的发挥需要企业外的机构或人员参与,于是导致超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出现。随着超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逐渐形成,企业和员工双方的关系将发生显著变化。 1.员工关系管理范围从企业内部扩展到合作网络。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下,企业经营管理者主要注重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的管理。随着外包等超组织经营形式越来越盛行,企业跨越传统的组织边界,把供应商和顾客都纳入其信任关系的文化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竞争格局逐步形成。团结协作不再是单个企业内部的事务,而涉及整个合作伙伴网络内所有员工的团结协作。[5]因此,超组织员工关系管理(SERM)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员工,需要关心更多的员工(参见图1)。也就是说,在超组织经营环境下,员工关系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员工,而且还扩展到企业外部合作伙伴(销售商、供应商)的员工,[6,7]反映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图1 员工关系管理范围的扩展趋势 随着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特别是汽车行业,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供应商的员工被派往汽车整车制造商的生产车间。在那里,零部件供应商的员工和整车制造商的员工在同一车间协同工作,形成了一个大虚拟组织。例如,根据有关报道,广州本田将轿车座椅的设计、加工和安装外包给广州市提爱思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因此,在广州本田轿车总装线上有许多该座椅供应商的员工,由他们来完成座椅的安装。 2.员工忠诚在企业之间延伸。在全球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商务环境下,员工的创新能力能帮助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赢得竞争优势,然而员工的能力充分发挥作用,还有赖于员工的忠诚。企业通过业务外包、战略联盟、虚拟组织和供应链关系等超组织形式来增强核心竞争优势,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员工的忠诚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随着超组织经营理念的出现,员工忠诚从企业内部延伸到整个合作伙伴网络。正如弗兰克·耐坎内和雷内·蒂森所说的那样,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员工不仅需要忠诚于自己的公司,而且也需要忠诚于伙伴公司。[8]具体来说,员工忠诚延伸的表现形式如图2所示。在合作竞争的超组织经营环境中,图2所描述的四种员工忠诚表现形式是并存的。这四种表现形式是:(1)A类员工:对本公司的忠诚度高,对合作伙伴公司的忠诚度低;(2)B类员工:既忠诚于本公司,又忠诚于合作伙伴公司;(3)C类员工:对本公司的忠诚度低,对合作伙伴公司的忠诚度高;(4)D类员工:对本公司和合作伙伴公司的忠诚度都很低,即对整个合作伙伴网络的忠诚度都很低。
图2 员工忠诚度分布趋势 三、员工关系分类管理矩阵模型 在超组织经营环境下,对员工的风险管理和忠诚度管理已成为超组织员工关系管理(SERM)的新课题。从员工关系管理的范围来说,随着从企业内部员工扩展到合作伙伴公司的员工,企业对组织边界内外员工的支配力大小不同。从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来说,在超组织经营运作过程中,每个员工都会有自己的贡献。由于员工的多样性,不可能所有的员工都会创造出同等的价值,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Vilfredo Pareto发现的著名80/20定律,企业80%的价值往往是由20%的员工创造的。因此,本文根据员工贡献度和企业支配力建立二维矩阵,对超组织经营环境下的企业内外员工进行分类(参见图3)。由图3可见,OY是员工贡献轴,代表超组织经营环境下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OX是企业支配力轴,代表企业对员工的可支配力度。这样,便可以得到A、B、C和D四个区域。A类员工:贡献度高,企业支配力大;B类员工:贡献度低,企业支配力大;C类员工:贡献度低,企业支配力小;D类员工:贡献度高,企业支配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