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是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解困的第一年,从实际效果看,情况并不乐观,亏损企业的数量还在增加, 亏损面由1997 年的39.1%上升到1998年的41.2%。为了客观地评价实现这一目标的成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理解“摆脱困境”这一目标,并根据不同情况合理界定“脱困”的标准。 一、应如何理解“摆脱困境” 1.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扭亏为盈才算摆脱困境 根据1997年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亏损情况,如果将“摆脱困境”简单视同于扭亏为盈,那么以静态计算,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要求到2000年将亏损面降至13%以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即使通过多种措施勉强实现,也难以持久。 2.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认为已“摆脱困境” 一般来讲,走出困境的重要标志应该是在市场经济中较为稳定地重新确立一定程度的优势,经济效益指标有较为明显的改观(至少达到同业平均水平)。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对于基础条件较好,问题尚不严重,亏损程度较轻的企业,通过“三改一加强”,一旦效益改观,扭亏为盈,可视为走出困境;对于那些问题较多,亏损严重的企业,经多方努力重新确立优势后,虽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扭亏为盈,但只要亏损额有明显下降,也应视为“摆脱困境”;对于那些因严重亏损而破产或被兼并的企业,应视为已“脱困”;对于那些以社会效益为主,企业经济效益为辅的政策性亏损企业,在政策性亏损因素一时还难以完全消除的情况下,通过适度的产品调价或增加财政补贴,能实现减亏或亏损额不再扩大,也应视为“摆脱困境”;对于那些行业前景好,正处于前期投入、技术改造或扩大规模过程中的企业来说,亏损往往只是暂时的现象或是企业价格竞争等策略的结果,如果这类企业的资产和销售收入年均增幅较大,而亏损额基本持平或有所下降,即使没有扭亏为盈,也不应再将其视为“困境”企业看待。 3.要注意警惕新的亏损企业产生 应当指出的是,亏损企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脱困”工作的重点虽然要放在亏损企业上,但对盈利企业特别是那些微利企业的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否则难免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加重“脱困”工作的负担。据测算,在1997年的盈利企业中,百元销售收入盈利额在0.2元以下的企业占22.4%,这些微利企业的工作稍有放松, 就有可能陷入亏损的泥潭。 二、“脱困”标准的界定 1.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亏损面多少较为正常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亏损面是正常的,即使世界最大的500家企业,近年来的亏损面也达9%左右。从我国工业企业的情况看,在80年代短缺经济下,产品易销,竞争也不激烈,全部工业企业的亏损面比较小,平均在13%左右。90年代以来,随着产品短缺时代的结束和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格局的形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亏损面迅速上升,到1997年已达23.6%。但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三资”工业都比较高,私营工业比较低,股份制工业、联营工业、集体工业居于中间层次(详见表1)。 表1 1997年不同经济类型工业企业亏损面比较 经济类型全部 国有 集体 私营 联营 股份制 "三资" 企业数(万) 46.85 7.44 31.94 1.32 0.47 1.25 4.29 亏损面(%) 23.61 38.22 18.91 13.28 24.87 23.78 36.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结合历史资料考察,我们认为,集体工业的盈亏状况比较有代表性,以集体工业的亏损面来作为我国工业企业合理亏损面的参照系比较切合实际,其理由是集体工业企业面广量大,大中型企业也占据一定比重,代表性比较强,而且集体工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作比较规范,又经受了多年市场竞争的考验,经营状况相对比较稳定,90年代其亏损面的变动幅度仅为2~3个百分点。1997年,集体工业的亏损面为18.9%,考虑到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期以及国际金融风波尚未消除等因素,我们认为,当前阶段,把我国工业企业合理的亏损面界定在20%左右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2.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3年“脱困”标准的界定 在具体界定国有大中型企业3年“脱困”的标准时, 还应考虑到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因素:一是国有工业长期承担企业办社会职能(大中型企业尤甚),离退休人员和冗员过多,企业用于保险、住房、福利及各种税外基金、规费负担等的支出十分沉重,而集体及其他非国有工业的负担相对较轻,加之国有工业税收负担也较非国有工业重,这几方面的因素对国有工业亏损面的影响较大,即使考虑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规模、技术、资源占用等方面的优势,上述因素对其亏损面的影响保守匡算也在5%以上。二是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中, 由于特殊原因造成亏损的公益性事业企业、承担保军任务的军工企业、资源衰竭的矿山和森工企业、没有资本金的新建企业等4类企业占据一定比重。 据有关部门调查,这些企业约占全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3%, 这部分企业的亏损问题具有特殊性,与集体及其他非国有工业企业有不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