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本来很兴旺的公司是如何走上衰败之路的呢?专门从事援救公司工作的专家告诉我们,失败之因应主要归咎于它的高级管理人员。 世界上每年都有大量的公司倒闭关门。仅以美国为例,1989年估计就有5000家公司倒闭,到了1992年,这个数字又翻了近一番,达到97000家。这些经营失败的公司要么在同竞争者的决战中丧失了阵地,要么则眼睁睁地看着其主要业务慢慢消失无踪。 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下面是企业经常会碰到的六个陷井,希望你不要落入其中。 1、角色不明,定位不当。 公司的高级干部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不明白公司立足的基础是什么。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些核心的问题,即:本公司准确的专长是什么?本公司合理的长期及短期目标是什么?在竞争中本公司关键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如果对公司的性质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些经营顾问称之为“精神上的模型”,那么决策就会反复无常,而公司也就会变得飘忽不定。 案例:美国明尼苏达州的贾斯腾斯公司,主要生产年刊及学校毕业纪念品,其产品占领了美国市场的40%,号称创造了34年来销售和收入常增不衰的记录。 然而到了80年代后期,它却改弦易辙,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计算机教育软件上去,而电脑软件对于该公司的高级主管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领域。其结果是,到了1993年,公司年亏损额达1.2亿美元。用一位分析家的话来说,该公司“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在市场上的位置。 2、缺乏远见,目光短浅。 有太多的公司满足于为可能出现的麻烦作好准备。但是这远远不够,你应该有应付最意想不到的局面的计划。要使公司生存下去,高级主管必须充分发挥其想象力,逐步形成在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近年来,由于经营上的短视而导致的最常见的灾难是摆脱不了昔日技术的束缚。例如真空吸尘器的生产者要考虑上一条新的生产线的话,他首先得考虑到他的顾客在今后的10年内所使用的新材料是什么,以及这些材料如何最有效地被清理干净。钢铁生产商如果没有购买使每吨钢铁成本降低几美分的新设备,那么他很有可能被低价的进口货击败。 案例:美国图书出版商贸易清算公司(CCH)是80年代后期的华尔街骄子,名列《幸福》杂志所评选的500家最佳企业的前10名。但是它的经营者们没有预见到它的主要客户——会计和法律事务所将会转向电子数据库,以获取原来由CCH所提供的大部分出版报告。公司从1987年的盈利5.3亿美元跌到1992年亏损6.4亿美元。正如一位观察家所说的:“经营者们去睡觉了,灾难也就随着来临,因为在每一个行业里,游戏规则都时刻在改变。” 3、贪多务得,债务缠身。 有些企业在金融说客的甜言蜜语下,忘乎所以,大肆举债经营。而一旦背上了沉重债务包袱的企业主却发现了一些与他们新举措有关的可怕事实,即他们在这场借贷交易中可能会获得一两样新的令人羡慕的东西、一大笔现金或买进一家极好的公司,但同时也失去了该企业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经受住市场下降的力量和应付竞争挑战的灵活性。 案例:位于芝加哥的一家大建材公司USG,在80年代因其低成本、高利润而独占市场鳌头,风光一时,成为众人注目的目标。于是,来自德克萨斯州的一伙投机者盯上了它,使该公司的经营层作出了扩充30亿美元的资本调整措施。可当经济不景气导致市场对该公司的产品需求萧条时,债务炸弹爆炸了,1991年1992两年该公司共亏损超过3.5亿美元。 4、抱残守缺,不思进取。 对于运动迷来说,年迈的冠军最后的日子让人看来最为难受。因为他力不从心,技艺退步了,老的招数不再起作用。 每年都有许多一度是反应灵敏的公司暴露出了老运动员的那些缺点,即依赖过去的模式,徒然地试图重新获得过去的荣耀,这时,自满和自负便乘虚而入。 这种被动管理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人的本性。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难拒绝过去行之有效的战术或战略,更不容易超越过去。当企业的管理人员患了不思进取这种特殊的疾病时,它会很快传染给公司的各个阶层。 5、闭门造车,脱离顾客。 要靠近顾客。这是90年代企业唱的主题歌,也是众多的管理丛书的主题和企业顾问喜欢谈论的话题,一些公司怎么会忘记了呢?然而不断地有许多公司的失败,恰恰是因为它们与最重要的顾客失去了联系。 不管经营什么业务,要想真正与顾客保持联系,需要做的往往不只是进行市场调查以及成立临时性的研究小组。精明的经理人员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不需要他们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重要客户身上,因为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 案例:当全世界都在使用台式计算机以削减开支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却仍在推出大型主机计算机,而这种主机则需要许多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才能使它运转起来,其结果不言而喻。 6、内部树敌,“后院起火”。 有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即无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开场合说得多么冠冕堂皇,如果在私下里对雇员持有偏员,那么处在对立面的员工往往会分裂并搞垮这个公司。 如果等到罢工或敌对行动这种很明显的迹象出现以后很久再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为时太晚了。 不那么明显但同样致命的是,由于管理人员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从而会在公司中引起一种玩世不恭和憎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