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模式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永安(1957- ),男,陕西咸阳人,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与管理系统复杂性、政策管理与仿真;胡佩(1996- ),女,陕西西安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管理(北京 100124)。

原文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内容提要:

将企业研发模式分为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双重研发三种,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究不同研发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及其在异质性企业中的差异情况。全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双重研发对创新绩效的激励效果最好,合作研发的激励效果次之,自主研发的激励效果最弱。企业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自主研发对高成长性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果最显著,合作研发对低成长性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激励效果最显著;对于无融资约束的企业,双重研发模式是提升创新绩效的最佳选择,但是对有融资约束的企业,其提升效果最弱。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20 年 06 期

字号:

      DOI:10.6049/kjjbydc.201811039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0)02-0089-09

      0 引言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的质量发展至关重要[1]。2015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从数量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是从质量来看,中国制造业面临制造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转型升级困难重重。

      现阶段,开展研发是制造业企业实现创新、突破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但是,研发活动需要大量资源投入,而企业可用于研发的资源有限,那么如何充分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开展研发并实现最大的创新产出呢?研究表明,企业创新绩效提高不仅与研发投入强度有关,还取决于采用何种研发模式[2],合适的研发模式对企业创新至关重要。此外,制造业包含多种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企业异质性特征明显,对于具有异质性的制造业企业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特征的研发模式呢?

      基于上述思考,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研究,选取其中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样本选择偏误的影响,研究不同研发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及其在异质性企业样本中的差异情况。本文将从以下方面丰富现有研究:①在研究对象选择方面,使用世界银行调查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涵盖了各种规模的企业,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有别于使用大规模上市公司的研究;②在研究方法选择方面,使用能够控制样本选择偏误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避免了其它因素的影响,以准确考察研发活动的作用效果;③在研究内容方面,将企业研发模式具体区分为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双重研发,并使用异质性企业样本进行研究,分组考察研发模式对异质性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有助于企业结合自身特征选择合适的研发模式。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1 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

      研发是企业获取技术的主要方式,研发模式是指企业研发活动中采取的策略选择。

      实证研究中,根据企业研发技术来源,通常将企业研发模式分为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两类[3]。love[4]以英国500家制造业企业为例,研究企业研发模式影响因素,并将研发模式分类为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崔雪松和王玲在对技术获取方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技术获取方式的影响因子,并将企业技术获取方式分为内部获取和外部获取两类。此外,也有学者采用其它分类标准,形成研发模式的三分类法[5]、四分类法[6]等。本文借鉴文献[4]等的经典分类方式,将企业研发模式划分为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两类。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除选择一种类型的研发模式外,企业也会同时开展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本文将这种研发模式定义为双重研发模式。

      自主研发是指企业独立主导资源投入与使用来完成研发任务并获得最终知识产权的研发活动[7]。关于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自主研发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首先,自主研发能够积累知识技术资本,促进企业产生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经验[8],增强企业竞争力;其次,自主研发有助于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高工人工艺设计等技能水平,逐步形成规模经济;再次,自主研发能够提升企业吸收能力,伴随培训交流投入的加大,企业消化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增强,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创新绩效。基于中国情境,洪进等[9]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政府资助行为和企业自主研发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各行业创新绩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洪俊杰和石丽静[10]基于我国371家创新型企业研发数据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和企业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自主研发可以通过积累知识技术资本、形成规模经济、增强吸收能力等方式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合作研发是指企业与其它组织展开合作,共同完成研发任务,以达到技术改进、产品与服务创新等目的的一系列创新活动[11]。现有研究表明,合作研发主要通过资源互补、技术协同和知识溢出3种方式影响企业创新绩效。首先,合作研发能够帮助企业及时获取创新所需的技术、知识、人才、信息等资源,快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12];其次,与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展开合作研发有助于企业获取技术协同效应,降低研发活动固有的不确定性[13]。此外,合作研发可以给企业带来外部知识溢出,并内部化外部知识溢出[14]。在实证研究方面,Arvanitis[15]采用瑞士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合作研发提升了企业新产品销售占比;张妍和魏江[16]采用中国医药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合作伙伴多样化会积极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大多数研究均证实了企业合作研发对创新绩效的激励作用。

      针对企业同时开展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的双重研发模式,已有研究认为,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积累的知识为合作研发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通过合作研发获取的外部知识也可以应用于企业自主研发,两者相互促进(王海绒,苏中锋,2018)。目前理论研究普遍认为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具有协同效应,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倾向于采用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的双重研发模式。

      由于现有研究尚未系统对比分析3种研发模式下的创新绩效,本文基于上述分析,结合3种研发模式特点,认为合作研发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强于自主研发;双重研发模式既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又能够获得外部合作伙伴的资源互补,因此对创新绩效的激励作用高于任一单一形式的研发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