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86(2007)02-0070-06 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文明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革命这一历史现象频频出现于世界舞台,并引起了马基雅维里、托克维尔、迪尔凯姆、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等经典作家的关注,他们对于“革命”的独到见解为后世“革命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俄国革命的爆发对于西方学术界产生了极大震动,西方学者开始以一种比较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革命比较研究,特别是随着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革命学”研究涌现出大量有影响的理论性著作,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革命学”在欧美学界已经成为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分支学科,但在中国则刚刚起步,近年来国内学界逐渐开始引介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① 但是相关介绍仍显不足,仍有许多问题未被提及或者提及较少。本文试图从革命的定义、原因、阶段、后果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入手,对20世纪西方“革命学”研究成果作一简单梳理,以期深化在这方面的认识。 一、革命的定义 一般而言,我们会把自然界、社会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都称为“革命”。但是作为理论研究对象的“革命”,有其严格的内在规定性。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革命”,它只是指政治领域的急遽变革。 一些学者认为革命就是以暴力的方式推翻政府的行为。因此在他们看来,革命不仅包括起义,也包括所有以暴力形式非法颠覆政府的行为,如叛乱、政变以及骚乱等,例如,布林顿(Crane Brinton)认为,革命是“一个领土政治实体的统治群体被另一个没有操纵政府的群体猛烈地、突然地取代……一个革命群体取代另一个群体,可以采用实际的暴力起义的方式,也可采用政变、暴动或者其它形式的诡计”。[1] (P4) 另一种观点认为,革命不仅具有暴力性,而且具有系统性变革的特点。所以,历史上的政治暴力事件很多,而真正称得上“革命”的事件却很少。作为一种使传统社会现代化的手段,革命必然是一种系统性的变革,必然导致这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以及意识形态等的重大变革,而不仅仅是政权的更迭。亨廷顿强调:“革命有别于叛乱、起义、造反、政变和独立战争。……‘革命’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伟大革命、大革命或社会革命……革命是对一个社会居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神话,及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体系、政治活动和政策,进行一场急速的、根本性的暴烈的国内变革”。[2] (P241) 茜达·斯科克波尔(Theda Skocpol)也认为革命必须具有系统性变革的特点。她认为只有使得“某个社会的国家和阶级结构发生急遽而基本的转变,伴随着以阶级为基础的自上而下的反叛并部分是由这种反叛来执行”的社会变迁才能称为“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有两个标志:“社会结构变化与阶级骚动同时发生,政治转变与社会转变同时发生。”[3] (P4)只有同时具有这两个标志方可称作“社会革命”,否则只能算作“政治革命”。 二、革命的原因 革命原因是西方革命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凡论述革命问题的学者都要对此做出回答。下面简要地介绍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系统论 运用系统论来分析政治现象,是当代西方的一种颇具代表性的政治研究方法。西方革命理论也受到系统论的影响。正如系统论主要提出者戴维·伊斯顿所指出的,政治系统输出的失败,会导致系统成员收回对政治共同体、政治当局的支持,从而可能引起系统的瓦解或变更。 查默斯·约翰逊(Chalmers Johnson)是运用系统论来解释革命原因的代表人物。他认为革命发生是由于社会系统的功能失调(Disequilibrium)。外部环境通过改变价值观和人力配置而导致社会变化,这些变化作为“输入”进入社会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社会系统会像生物体一样,由内部机制来适应“输入”。但是如果内部机制发生故障,系统就会失调,革命也就由此产生。查默斯·约翰逊说:“革命就是用暴力的手段来达到改变系统的目的,更确切地说,是有意识地执行一种暴力的策略,以便完成社会结构的变化。”[4] (P27) 革命原因取决于三个因素:功能失调、统治者对于变革的态度以及引发革命的“催化剂”。首先,约翰逊假定社会一直处于非均衡状态,功能失调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其程度有所不同。当功能失调出现时,系统必须以某种形式的社会变革来应对。但是,当功能失调是多方面而非单一的,并且功能失调大大超过了系统所能承受的水平时,系统就无法以现有的手段去解决它。因此,功能失调是革命产生的先决条件。不过,仅仅是功能失调还不足以导致革命,革命的产生还需要其它条件;其次,系统的精英阶层是否明智,是否主动采取改革措施也是引发革命的条件之一。约翰逊认为,如果统治者清楚地认识到功能失调,并主动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那么功能失调的状况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但是,如果统治者墨守成规,抵制变革,那么革命终将爆发;最后,引发革命的“催化剂”,例如对外战争的失败等,都将最终引发革命。在具备前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偶然因素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