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里·霍夫曼在谈到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沿革时曾说:“这门学科既年轻又古老。”(注:斯坦里·霍夫曼,1990,《国际关系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 页。)说它年轻,是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至多不过80年左右的历史:说它古老,是说它的理论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如古希腊时代修昔底德的战争历史观、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和以后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的国家学说等,他们的思想对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形成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注:对于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思想传统,一般认为有三种:格老秀斯的理想主义、马基雅维利的现实主义和马克思的革命主义。见Williams,Phil,Goldstein,R Donald,M.,Shafritz ,Jay M.,1994,Classic Reading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pp.9—14.) 然而,西方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本世纪20年代初,其后随着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和客观政治现实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从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和思想潮流的角度来看,西方国际政治学是经过三次大辩论发展起来的:(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50年代初, 表现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论战;(2)60年代初到70年代, 是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的论战;(3)80年代初至今, 是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论战。国际政治现实的发展使国际政治理论不断受到挑战,受挑战的理论再激起生命的活力,并迎接新的挑战。西方国际政治理论就是在这种挑战—反应的循环中不断实现着“范式”(paradigm)的转换和自身的超越,逐步从分散的、不系统的论述,发展成了系统的独立学科。 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使国际政治学成了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这场论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密切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把维也纳会议以来因大国均势政策而维持的所谓欧洲百年和平局面打得粉碎,战争的惨烈后果使国际政治学家们把目光转向了18世纪的启蒙主义和19世纪的理性主义。他们提倡道德准则,强调伦理作用,主张国际规范,要求建立国联等跨国家机构和组织,以形成稳定的国际社会,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演。在此背景下,作为国际政治理论的理想主义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标志着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基本矛盾和运作规律的国际政治学的诞生。理想主义认为国家本质是变化的,国家利益是可以调和达到一致的,道德和法律可以改变国际社会的本质,国际社会可以变成一个道德共同体,永久和平是可能实现的。理想主义的基本假说如下:首先,人类对一般的道德准则可以达成共识;其次,人类本性是善的,人类有能力使政治变得符合道德标准;再次,通过法律和制度(国际法、国际组织)可以改变民族国家体系,建立准则以规范国家行为;第四,思想和意识形态是变化的,它们的变化会带来行为的变化。(注:Doyle,Michael W.,Liberalism and World Politics Revisited,in Kegley,Charles W.Jr.(ed.),World Politics:Power,Interdependence and Dependence,Toronto: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95,pp. 83—106.) 可是,本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酷事实和法西斯主义的猖獗宣告了理想主义的破产,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国际事务中,道德伦理说教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权和利的诱惑,人类应当面对争斗的事实,而不应陷入和谐的空想。在此背景下,以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为代表的欧洲现实主义哲学再次兴起,对理想主义进行了批判。(注:Caar,E.H.,1964,The Twenty Years Crisis 1919—1939,New York:Haper & Row.Morgenthau,H.J.,1948,Politics among Nations,New York:Knof.)产生了两位回归现实的思想家:卡尔和摩根索。英国历史学家、外交官卡尔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在1939年发表的巨著《二十年危机》中,对理想主义的哲学与政治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与批判。他指出,理想主义注重观念、原则,忽视现实,忽视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因素和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这是该理论的致命弱点。在道德、伦理标准与权力政治、价值中的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上,现实主义绝不能脱离事实,却除权力因素的标准。道德只是相对的,只能依政治来解释,否则就会像一战以后20年间理想主义的各项计划那样一事无成。现实主义学派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首推原芝加哥大学教授汉斯·摩根索,他于1948年发表的《国际政治》成了西方国际政治学的经典之作。在这本书里,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国际社会的权力结构以及权力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被后来的现实主义者奉为圭臬的现实主义六原则。摩根索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难怪霍夫曼说:“如果我们这一学科有奠基之父的话,他就是汉斯·摩根索。”(注:Hoffman,Stanley,An American Social Science: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 Der Berian( ed.),1995,International Theory,Critical Investigations, 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p.216.)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点都是人性论。不同的是,理想主义认为人性是善的,和谐、平等是人类的自然状态,现实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是自相残杀与相互竞争,在国际关系中追求权力是由人性之“恶”所决定的。理想主义认为国际社会中有共同利益,可以由国际法和国际组织来改造由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达到利益的和谐。现实主义者认为国际体系基本上是无政府状态的,“道义原则仅仅是反映了用于适应不同局势的国家的不同政策罢了”。理想主义者强调现状应该如何的理性原则,现实主义者则强调应以研究社会和世界的现状如何的实证原则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