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文学

作者简介:
阿正 本名郑俊琰,1962年生,福建人民出版社副编审,书评专栏作家,先后有自选集《大出版的视野》及其他4种著作出版。 毛祥东 1968年生,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福建实达电脑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研究员,研究开发新一代个人数据助理电子产品。 南帆 1957年生,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有《理解与感悟》《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冲突的文学》《文学的维度》等8部著作行世。

原文出处:
中国文化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8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数字化时代是什么模样?

      阿正:它势不可挡的足音已经传来!

      在世纪末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在我们的生活已被信息重重围困的今天,谁都不会否认,数字化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已依稀听见它那势不可挡的足音!然而,数字化时代究竟是什么模样?

      南帆:它无所不能。我们为之欢呼,但必须保持警觉。

      我以及像我这样从事人文学科研究的人,对数字化时代可能都不会有一个十分准确的理论认识。我想我们对它的最初了解,大概都与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有关,与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有关。我们只知道它是二进制,0与1代替了一切。但我们知道计算机的力量十分之大,人类的生存会越来越依赖这个机器系统。包括计算机在内的电子传媒系统,正在改变人类的文化及生存状态,改变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以书写文化为中心的状况,甚至导致视觉时代的重新到来。人们都看到了它的好处,知道许多好的变化正在因计算机而发生。但对其中的某些变化,人文学者始终保持着警觉,并在内心深处怀有某种恐惧感。人类非常依赖它,而它操纵在谁手里呢?如果这个系统出了问题,人类将怎样生存?

      毛祥东:人类觉得自己长寿了!

      数字化时代的主要技术标志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而原来的技术是建立在模拟技术的基础上。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数字技术的产品,CD、VCD、数码相机、数字电视、DVD、SVCD、数字摄像机等。明年可能还会出现一种新产品,即个人数据助理——PDA, 它几乎可以处理我们今天要依赖一整套办公设施去完成的工作。我们的生活将离不开数字化设备。就我自己而言,每天都要查两次E—mail, 否则就像生活中少了什么。

      2000年后,世界手提电话数量将达到10多亿部,它将不仅是通话工具,当它与计算机相结合时,可以进行文字、图像等超文本内容的传输,个人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它都会有。网络当然更加发达,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它。信息高速公路将改写我们借助汽车、飞机等工具去异地办事的历史,在网络终端你可以做许多的事,包括自由地实现交流与交换,快捷成了它的最大特点。人类因此会觉得自己越来越长寿,因为效率高了,一天也许能做以往需要一周来做的事。

      数字化时代对文学的影响

      阿正:人类一切生活都避不开数字化的冲击。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将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你是否情愿,是否做好准备,它都将改写你的生活。那么,数字化时代的文学与今天会有什么不同,数字化时代对文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南帆:文化的无政府主义和软件设计师的强权都可能出现。

      首先,是文学书籍的大量消失。在数字技术产生以后,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知识的贮存、分类,甚至图书馆的形式等,都将被改变。一张小小的光盘就可以容纳几十本书的内容,而且还有声像的配合。这是最直观的变化。

      其次,围绕书写文字形成的几千年来的社会学体系将会消失。我们作为作家的一般历程,是识字、写作、投稿,然后编辑审稿、出版,再然后是评论家的评论。而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成为最基本的载体,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作品,哪怕是名家的作品,人人都可以当即在网络上发表批评意见,藐视权威。文化的无政府主义可能会产生。

      第三,是文学的多媒体文本大量出现,文学工作者在那种超文本中的作用,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比如做文字说明。在超文本中,任何文学故事的情节发展都是多重选择的,读者可以参与进去,作家以往在以书为载体的文学作品中设定的规则可能不复存在。在形式上,它与实验性作家的探索很相像,但本质上却不同,因为尽管数字技术在超文本方面创造了自由,但同时它也设计了作品的框架,自由终究是有限度的,是掌握在软件设计师手中的。他给了你巨大的新的空间,但又给了你新的界限。

      毛祥东:数字技术将推动文学的发展。

      数字技术首先是为文学的创作和出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大家都知道在写作、编辑、排版、印制过程中数字技术的贡献,还有文学载体的丰富和表现形式的丰富。当然在这些“好处”背后,也有负面影响,比如作者与读者乃至中间商都必须按一定的形式去做,讲程序,讲标准化,有一些规范方面的限制。所有的新事物都是这样的,它给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你觉得不易适应。

      更大的影响可能是作品的发表形式和过程。除光碟之外,作品可以直接置于网络服务器,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去阅读,而不必买传统的文本。当然前提是作家愿意让作品与人共享。

      作品的网上交易肯定会出现,因此作者与读者之间繁杂的环节将全部消失,周期短到几乎同步,任何批评、修改都可以即刻进行。从总体上说,这是一场革命,它将推动文学的发展。

      南帆:文化英雄的倒下未必是好事。

      数字技术为文学提供的工具及载体的变革是显而易见的,这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在以书写文化为中心的时代,文化的英雄是作家,所有的编辑、媒介都围绕作家来建构文化体系。而在数字化时代,人人都可以写作,文化英雄的魅力可能被湮灭,权威可能失去。这个变化将给社会带来什么?我认为民族的文化水平可能不是上升而是下降,因为文字垃圾可能充斥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