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文化研究的思维空间

——部分学者谈我国文化艺术发展战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文汇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8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1世纪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世纪

      张岱年(北京大学教授):我认为,20世纪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世纪,到了21世纪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世纪。那么应该如何发展?对发展战略应该有所思考,这很重要。我觉得文化的发展,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具备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个民族一定要有自尊心、自信心,只有这样,这个民族的文化和学术才能前进,才能发展。要是老觉得自己不行,自己各方面都不行,百事不如人,那就很难进步、很难发展。建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国文化从整体来说,比起西方近代文化是落后了,可是也不完全落后,还有优秀传统。第一点就是自强不息的思想传统。去年江泽民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也提到中国文化自强不息。我觉得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思想在历史上起了很伟大的作用,这就是坚决前进,决不屈服,可以说就是一种拚搏的精神。“自强不息”这句话见于《周易大传》。过去认为《周易大传》是孔子写的,所以它有很大的权威性,受到人的崇敬,也很有影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坚持奋斗,表现出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比较显著的。中国文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兼容、宽容的传统。《周易大传》的两句话,可以说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也就是优秀传统的基本精神,一句话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前进,决不停止。第二句话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有宽厚的德行,能够包容万物,也就是一种兼容并包的精神。西方历史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宗教战争,为了宗教信仰而进行的战争。在中国,不同的宗教是互相宽容的。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受到中国人的容纳。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到中国,也都有人信仰。所以在中国没有宗教战争,表现出一种互相宽容的态度,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从19世纪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这也表现了一种兼容精神。所以我认为,中国文化的前途,就是要兼容,要学习西方的成就,同时要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互补

      张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我们是20世纪的过来人。在年轻时,我们这一代人主要学习、接受、研究西方文化,而对于自己本土文化及其优秀传统不够重视,特别是在文艺理论方面,对于它的特殊性,我们没有认真强调,更谈不上继承发展。

      西方在美学理论上,确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但也有它的弱点。如亚里斯德在《诗学》里曾谈到,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对自然的摹仿,这个讲法对西方人影响非常之大,一直到现在,这个影响仍然存在。现在一谈就是西方的现实主义,我不是说西方的现实主义不应该谈,它有优点,但它确也有偏颇。我们中国与《诗学》同时期的散文《乐记》里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人心为什么会动,是因为客观物质对它的影响。我觉得这种提法,就比西方人的提法要全面一些。因为它强调了主观,同时也强调了客观的影响。这种理论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一直到后来这个影响也仍然存在,并且得到了发展,得到了阐述或者得到了更加细致的论辩、论证。我记得郑板桥谈画竹子时说,客观的竹子跟我心里头的“胸中之竹”不是一回事。胸中之竹是客观的反映,但是它带有主观的想象。郑板桥还进一步说,胸中之竹跟你画出来的竹子也不完全是一样的,因为你作画的技巧跟你胸中的竹子也还不完全一样。这些美学的论述很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可惜在20世纪这些方面被忽视了。

      过去,我们只是对西方的现实主义谈得很多,在新的世纪到来以后,对于中国自己的一些理论、一些艺术上的见解,应当深入地研究,拿来补充西方艺术理论的不足。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偏颇,但是研究了它,把两者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更加精深的理论。

      面对新世纪思考文化战略

      李学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我想谈这么三点:第一点,从历史学、考古学的立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谈一点感想。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有数的几个有自己独立起源的古代文明之一。另外一方面,如果是从文明的绵延久远来说,其他独立起源的古代文明,有的跟我们一样久远,像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印度等等,甚至于美洲的一些古代文明也都很早,可是这些文明都中断了,到后来都没有了。即使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它也是曲折流传的。在世界上能够直接绵延到今天的古代文明应该说只有中国。所以我们中国人以我们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为自豪,我想是当之无愧的。

      我作为研究历史和考古的人,这些年有一个看法,就是中国古代的文明是多源的而且是开放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只有一个起源。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明是在我国境内的多个地区、多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同时在自己独立发展的基础上,也吸取了境外的各种文化的精华因素,才形成了这样一个绵延久远的文明。周秦汉唐这几个时代,之所以能够在世界的文化历史上起重大的作用,就是因为它是开放性的,能够和境内境外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文化交往、交流,能够吸收一些精华的东西,因此我们中国文化的辉煌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扬。

      21世纪的文化应该怎样发展,这是一个真正的大题目。我想21世纪应该培养完整的人,培养完整的人类文化,不能是半个。既不能是保守的只有文科的文化,也不能是一种单纯的只有科学技术的文化,而是应该把科学和人文精神相融合成一体的整个的人类文化。这就是我想在这儿谈的第二点。

      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世界能够占怎样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高远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的形象和我们的国家地位有关。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就没有人看得起我们的文化,我们中国的文化在将来世界的文化里面,就不能占有多少地位,将变成一种化石,一个博物馆的陈列品。我们希望我们的文化在21世纪,在世界越来越交融的文化里面占据更好的位置。

      我觉得我们当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值得做。我们现在到了一个世纪之交的时候,这不是日历上的问题,不管从世界来说还是我们中国来说,确实处在一个关键时刻,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与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候,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总结回顾20世纪的学术文化的发展。20世纪学术史或者说20世纪学术文化史的研究,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我们如果不去回顾总结,我们就没有办法在21世纪起更好的作用,这就是我谈的第三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