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理解和叙述,离不开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是阐发当代文艺学发展的关键。这不止是说,是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指导或规范了文艺学的范畴和方向,在那一时代是一家独大、至高至尊的文艺思想,并形成了当代中国独特的文艺学思想形态;同时,作为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今天仍将发挥着它巨大的影响。它像马克思主义一样,不仅作为研究对象为我们长久地关注,而且仍然是我们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指导、支配、影响着文艺学研究以及我们的思纺、情感方式。 毛泽东文艺思想虽然在建国后才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贯彻和执行,但它在延安时代就已经成熟,并在局部地区诉诸实践。《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构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新民主主义论》构筑了新文化的蓝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则具体指出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这些内容不同的著作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并确定了它的基本主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毛泽东并不是在文艺学的知识范畴内来阐发他的文艺思想的,而是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是他实现社会变革整体思想的一部分。因此就他的文艺思想来说,虽然与马列主义、中国文化传统、甚至造反小说都有联系,但它的源流关系很难找出一脉相承的明晰线索,甚至模糊了古今中外的界限。这也符合对毛泽东思想的整体理解。或者说,毛泽东的思想来源,既来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学说,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但它更来自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来自他对中国革命特殊性的理解和想象。这也是他与专事理论创造和知识建构的一般学者的区别。因此,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解,必须同他整体思想联系起来才能找到切实的依据。也就是说,无论是文艺学思想理论还是文学艺术作品,在毛泽东看来,都更具有工具的价值,他更愿意从文艺理论家或文学作品中汲取有利于实现社会变革的某些观念,至于这些观念在知识系统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他并没有多大兴趣,那些与社会变革无关甚至抵触的思想观念,遭到批评和排斥就是意料之中的。 我们都承认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是没有疑问的;毛泽东反对尊孔读经,也是随处可以找到根据的。但是,作为无产阶级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以及中国革命实践的指导者,毛泽东并不是简单地继承了马列主义的要义,也并不是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经学,面对中外丰富的思想遗产,他不仅师其义,更注重师其心,他不是教条地、书卷气地按章循句,而是注重对其“大本大源”的寻求:“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探讨,探讨既得,既然足以解释一切,而枝叶扶疏,不宜妄论短长,占去日力。”(注:毛泽东1917年8月23日给黎锦熙的信。) 这不仅反映了青年毛泽东的抱负和对学问的态度,同时作为一种个人气质也直接影响了毛泽东创造性格的形成。他信仰马克思主义,但他更关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499—500页。) 因此,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创造出适于中国革命特点的民族形式,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大特色。 在他社会变革的总体结构中,文艺学从来不曾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存在,而是实现社会变革目标的工具之一。他并不否认功利的需求:“唯物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自信是代表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因此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由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所处环境的理解与认识,决定了他在组织一个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不可能采取缓慢的渐进方式,他必须尽可能地动员一切力量,让最广大的人民大众参与到他宏伟的设想和目标的实践中去。这时他的“功利主义”就是对于效率的强调。而效率不仅含有速度的紧迫感,同时更要有实效性,它需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修正。这种修正和变化,常常使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处境中对同一问题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因此使他的思想具有一种“非连续性的”特征。这也是后来在许多问题的争论中,大家都引用毛泽东的观点,都得出了不同结论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在毛泽东看来,由于中国的特殊性,在实现现代民族国家的目标过程中,并没有现成的、完整的方案。这时,他对于文艺学或文学艺术作品所期待的,就是能够帮助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把人民组织到实现伟大构想的行动中去。因此,他特别强调文艺的大众化、民族形式、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特别强调“新文化”和创作出能体现新文化的新形象。而这些,是传统的中国文艺思想和西方文艺学教科书所无法承担的。“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如果我们按照教科书,找到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的定义,然后按照它们来规定今天文艺运动的方针,来评判今天所发生的各种见解和争论,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这个意义上,书本上的知识才被宣布是无用的。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是他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一部分,他把复杂多样的文艺功能简约地诉诸于“为政治服务”,这本身既是效率的体现,同时又是实现效率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