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炎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工作已经近40个年头了。1960年他曾主持北大部分师生集体编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初稿》(作家出版社印成征求意见本);1961年以后他曾作为责任编委参加编写全国统编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共三册,唐弢主编前两册,第3册由唐弢和严家炎共同主编,1979--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严家炎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突出成就是在新时期取得的。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以“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笔谈”为总题发表了一组论文,综合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科方向、研究方法、评价标准等问题,这组文章对于诸多理论和方法的探讨,显示出了他为这门学科的重建和对旧有基础进行清理所作的卓有成效的努力。《从历史实际出发,还事物本来面目》一文,从现代文学研究所面临的纷繁复杂的诸多问题中,抓住了从历史实际出发这一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严家炎指出,正是在这个道理非常明显的学识问题上,许多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错误,吃了大亏,使研究的作家面越来越窄,许多作家作品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正是在对过去的宝贵经验教训的总结中,他重提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从历史实际出发。在《现代文学的评价问题》一文中,他着重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评价标准问题。他认为,长期以来,在现代文学研究工作中所以会产生种种失误,追本溯源,评价标准上的混乱是一个重要的根由。他有力地论证了长期广泛流行的所谓“历史的和现实的双重标准”的反历史主义的错误,认为只有紧密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不是社会主义时期的具体历史条件,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理解作家作品,进而作出科学的评判。这一历史主义标准的提出,对于在现代文学史研究中清除“左”的影响,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在《现代文学研究方法答问》一文中,严家炎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一学科的性质、特点和要求,并指出了这门学科的研究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以及研究方法。文中有很多方面可谓是他多年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经验之谈,这对于青年学者们无疑是有指导性意义的。《历史的脚印,现实的启示——“五四”以来文学现代化问题断想》一文显示了严家炎对中国现代文学基本特点的深刻把握。他认为,“从‘五四’时期起,我们开始有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有了和世界各国取得共同的思想语言的新文学”,因此,中国新文学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能当之无愧地称得起是现代化的文学”。这虽然不是在给“现代文学”下定义,但诚如唐弢所认为的那样,“倘使有人要问什么是现代文学,我以为这个解释庶几近之。即使意义尚不完整,却已经把现代文学最主要的特点指明,而且说得相当准确了”(《求实集·序》)。 如果说,上述文章主要是从历史事实出发,以大量的例证来阐述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的问题,那么,严家炎在其后则是大量地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作了具体研究。首先引起较大反响的是他的一组有关鲁迅的研究论文和考据文章。在《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一文中,严家炎把鲁迅的《呐喊》、《彷徨》摆到中国文学现代化过程中来看它们的历史贡献。他首先指出了历史所决定的鲁迅“一身而二任”的时代特点,即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仅标志着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而且确实宣告了“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而且,这位伟大作家“一身二任”的特点,并非仅仅表现于一般人理解的作家前后期的分别,而是“早在《呐喊》、《彷徨》的时期”,“二任”的特点已经融合于鲁迅一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小说在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充分凸现出来了。文章进而论述了鲁迅的深刻思想和认识高度所赖以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认真分析了鲁迅在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上所经历的发展过程,从而没有把鲁迅孤立起来或任意拔高。文中还对鲁迅作品作了艺术的分析,指出鲁迅在主体的现实主义之外,对于其它多种创作方法的采用,以及对于多种艺术技巧的成熟运用,使得鲁迅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成为“中国新文学开创时期所能找到的一位最好的开路人”鲁迅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我国建立现代小说的过程。该文的论点建立在历史的考察和辩证的论述的基础之上,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对鲁迅《呐喊》、《彷徨》的历史地位作了令人信服的阐述。严家炎在《论〈狂人日记〉的创作方法》一文中,继续对上述问题作了探讨,重点是从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同时并用这个角度揭示了《狂人日记》的创作方法之“谜”。此前,学术界正为《狂人日记》的创作方法问题争执不休,或认为是现实主义,或认为是象征主义,或认为是意识流的,各执一端。严家炎论文的出现,将这一课题的探讨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而且其结论也很快为多数人所接受。应该承认,在一些问题上,严家炎的思想认识也是有发展变化的:《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一文中,他把《补天》、《奔月》、《铸剑》看作是浪漫主义的作品,但后来随着接触西方现代主义作品的增多,随着对鲁迅创作思想考察的逐步深入,他的看法有所改变,认为《故事新编》基本上是表现主义的小说,因而又写成了《鲁迅与表现主义》一文。该文详尽论述了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文艺思潮的关系,分析了表现主义对鲁迅创作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并进而探讨了《故事新 编》的表现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可以说,对《故事新编》的表现主义创作方法的发现和阐释,将《故事新编》的学术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