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教育改革现况

作 者:

作者简介:
余柏民 湖北省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原文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前言

      1990年之后,教育改革的口号已成为台湾地区住民的共识。1994年台湾大学教授黄武雄等人发起“四一○教育改造—为下一代而走”嘉年华会,改革者提出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教育现代化及制定教育基本法四大主张(详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时报》1994年4月11日。

      1994年9月21日,台湾政府为回应民间教育改革的需求,特别敦聘李远哲博士担任召集人,成立“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

      该委员会历经两年之研究,提出了不少改革建议,目前部分已实施,但大部分的建议尚在努力中。

      二、教育改革的背景因素

      台湾地区促成教育改革的背景因素,主要是受到“解严”后政治及社会多元化的冲击,因为教育政策免不了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影响。除此之外,世界教育思潮演变的影响,也是促成台湾地区教育改革的因素之一。因为教育决策的转变必须有赖教育思想作后盾,台湾地区近年来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受到人文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人文主义(Humanism)的意义,主要在强调人文价值与人性尊严,重视人伦关系与人的责任,并认为人具有选择的自由意志。近年来,重视人性的人文教育思想已蔚然成为国内外教育革新发展的主流,而倡导人文教育精神更为台湾地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因为当前台湾地区的教育,有不少措施,适巧与人文主义的人性化教育背道而驰。台湾地区的教育向来偏重教师权威,忽略学生自我发展,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又以智育挂帅,学生成为背书的机器人,教学缺乏弹性,学生自由思想被扼杀。为补救缺失,人文主义正好可以提供一剂补偏救失的良方。

      除了人文主义之外,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影响力正逐渐在扩展中。后现代主义自本世纪50、60年代兴起后,现代性(modernity)逐渐成为被质疑、批判或否定的焦点。后现代主义跟女性主义、边陲文化及少数民族的觉醒也有密切的关连,因而在教育中更强调多元化、乡土教育及生态保护等取向。

      三、教育改革的动向

      台湾地区的教育改革是从人文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切入,以下笔者将扼要对近年来的改革方向作一概述。

      (一)入学渠道多元化。联考只用少数科目来评量学生(偏重智育领域),其他的表现显然无法顾及,学校教育发展因而受阻,甚至遭到扭曲,影响所及,分分计较的心态自然形成,视野也无法扩展。为改革此一现象,大学入学方式已逐渐多元化,如增加推荐考试,申请入学等渠道,并研究推出改良联招。高中(职高)入学方式除了联考之外,也增加自学方案分发、推荐甄试、保送甄选等途径,甚至于在公元2000年将采免试入学高中、职高方案。

      (二)广设综合高中及技术学院。由于国民所得的大幅增加,使得群众普遍有能力、有意愿从事较多的教育投资,大部分的家长都希望子女在职高毕业后继续升学。根据台湾省教育厅的调查,1991年台湾省职高毕业生就业率只有58.27%,且逐年递减。过去,一般人都将职高教育视为终点教育、二流教育,除非考不上高中,否则不愿去就读,导致高中入学考试竞争加剧。为打破此一观念,台湾“教育部”逐渐拓展技术教育的升学瓶颈,将部分职业技术专科学校逐年改为技术学院,并将一些职高或初中改为综合高中,以适应求学者的需求。

      (三)减少中小学生班级人数。由于市区土地昂贵,增设新学校有实质上的困难,因此小校化的目标不易达成,不过小班化的目标已逐年在推动中。1995年台湾地区各级学校平均每班学生人数为38.96人,其中公立37.61人,私立43.40人;若按各学校分析,幼稚园27.80人,小学35.49人,初中41.53人,高中45.30人,职高47.09人,专科学校50.22人,大学42.18人,独立学院42.14人,特殊学校9.61人,补习学校37.94人。

      初中及小学人数,距离民间教改人士所要求的每班30人,尚有一段距离,因此有关教育部门正在努力中。

      (四)师资培育多元化。1994年新“师资培育法”通过后,中小学师资培育,正由一元化、完全公费、统一分发、中小学教师分流培育等方式,改为多元化(除师范院校外,一般普通公私立大学亦可设置教育系、所或教育学程培育师资)、以自费为主公费为辅、不再分发任用(除公费生外,自行应聘)、中小学教师可合流培育等方式办理。师资培育已由原先的计划型、定向型改为储备制、市场制的自由开放式。

      (五)中小学教科书改采审定制。过去为统一思想,齐一水准,中小学教科书均由编译馆统一编写。为适应社会多元化,中小学教科书已采开放制,由民间企业编写出版后,交由“教育部”审查通过,再由各校教师自行决定采用何种版本。

      (六)国民小学实施开放教育。传统的学校教育型态过于封闭,课程标准及教科书内容已难满足社会的需要,更不符合教育松绑及弹性化课程的观念。如何使教学更加活泼化,适应人性的需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开放教育的形式即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其做法如表2。

      实施开放教育之后,学生在创造力及适应力方面均较以往为佳,但也有人批评其学生成就比不上传统班级,因此如何改善其教学方式,尚有待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