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微观经济效益评估的总体构思 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经济生活中所花费的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与所得的有用成果的对比关系。对物质生产部门来说,要提高经济效益,就要以尽量少的劳动占用量、劳动消耗量,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物质生产具备有形产品,因而其经济效益易于计算和比较。教育经济效益就是教育的耗费与取得的成果之间的比较。教育的耗费还是比较易于计算的,然而教育取得的效果有难以量化的一面。教育的成果一是表现为培养的合格人才的数量,二是表现为教育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生产而多创造的社会财富。这第二方面是滞后地、间接地、长期地表现出来的,但又是无法准确地加以度量的。 如何突破难点,达到比较客观地对教育微观经济效益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笔者对此提出如下构思。 1.微观考察,避难就易。我们把教育效益限于微观,限于教育单位的耗费与教育学生的数量和质量,这样界定便于考察,易于具体计量。 2.限于学校教育成本,变繁为简。我们把教育耗费限于教育单位(学校)及其教育者的物耗和活劳动消耗。要有教育成本的观念,学校教育成本是全部育才成本的主体部分。着眼于教育成本的主体部分,既抓住了主要方面,也将复杂的育才成本问题适当简化,便于核算。 3.核算期限于年度,变长为短。育才具有较长的周期,教育效果的发挥是滞后的、间接的。我们考察教育的成果难以用很长的时间为计算期。因此,宜把时期进行限制,以年度和学年度作为计量期限,教育的耗费和对应的成果都以相应的计算期进行衡量,便于定性和定量,便于核算。 4.多种指标结合运用,使教育效果的评价变模糊为清晰。教育的数量易于计算,但教育质量评估难度大,模糊度高。对此,宜用绝对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相结合进行计算,把定性评述转化为数量计量,使之由模糊向清晰转化。 二、教育效果计量的公式和指标 根据上述构思,对教育微观经济效益(以下简称教育效益)的计算具体指标进行阐述。 (一)学校教育相对成本的计算 生均育才成本(A) 相对成本(C)=───────── 教育效果系数(X) 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所谓相对成本是指生均耗费绝对数额与所取得的效果相联系的教育耗费量。 公式的分子是生均育才成本,包括平均每生的年固定资产折旧额和平均每生的年日常维持费。生均育才成本相对少者为优,但不是越少越好。 公式的分母是教育效果系数,这是一个由多指标、多层次、多环节进行规范综合的结果:其表示教育效果的圆满度,最大值为100%,表示达到完全圆满。当教育系数为100%时,教育相对成本为最小,效果相对好。反之,教育效果圆满度越低,教育成本相对成本越高,效益就越差。 (二)微观教育效益量化评价的统计指标 教育相对成本的核算是有两大部分指标构成的。 1.教育耗费额指标 (1) 年固定资产折旧额 生均固定资产折旧额=────────── 年平均在校学生数 这一指标的计算有很强的刚性,只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加强学生的学籍管理,就可以取得准确的基本数据。这一指标的计算要注意: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学校固定资产定期评估的制度,特别是对因受物价变化影响很大的不同年代建造的校舍价值的评估,并要有统一的分类折旧方法及折旧标准,以便准确地反映成本和进行校间比较,年平均在校学生数计算时,对一校中有几种教育类型的,如一校中有初中、高中学生的,需用“约当量”的方法,都折算成初中学生人数进行计算,便于数量综合和类型稍有不同的学校之间的成本比较。 (2) 年日常维持费总额 生均日常维持费=──────── 年平均在校学生数 这一指标的刚性也是显然的。只要我们会计核算是遵循最基本的会计准则的,就可以取得准确、完整的数据,就能够做到准确的量化评价。 2.教育成果指标 教育成果虽有难以量化的问题,但是最本质的区分,如合格与否,达标与否是可以比较正确的评定的。教育成果的统计指标正是从这一本质区分(即定性分析)与对具备质的标准的数量计算(定量分析)而得出。其虽然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弹性,但只要对学校的各项管理进行规范,达到管理严格、治学严谨、考核严肃,那么,这些指标的弹性可以控制在很小范围内,从而达到对教育成果进行正确比较和量化评价。 (1) 学年末在校学生数 在校学生巩固率=────────×100% 学年初在校学生数 这一指标是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的重要基础指标。这对于义务教育来说有更重要的意义,只有把学生留住,才能完成教育任务,才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这一指标也具有很强的刚性。 (2) 品德操行合格学生人数 品德操行合格率=───────────×100% 年平均在校学生数 这是教育的重要目标的内容之一。这一指标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弹性,主要是合格的标准问题比较抽象,较难把握。但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应该也必须予以关注,并加以评估。从现实的角度看,最基本的界限是可以分清的,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属不合格,记大过没有撤销的属不合格。目前,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德育工作,不少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品德操行有具体、详细的要求,严格的考评。因此这一指标作为评估教育成果指标,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