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新”学习方式的价值逻辑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红梅,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411068965@qq.com。重庆 400715

原文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内容提要:

“互联网+教育”给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学习越来越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张扬、潜能释放、自由凸显和需求满足的时代价值。文章提出“互联网+”时代价值的外在促动、学习方式价值主体的内在驱动以及新思维方式的全面引动是“新”学习方式的生成逻辑。“互联网+”的深入推进要求重构以主体价值、多元价值和交互价值为基本结构的价值形态,“新”学习方式崇尚自由、多重样态、双向交互的价值特性。为此,需要从主体建构的价值诉求、客体创造的价值效用以及中介变革的价值规定中实现“新”学习方式的时代价值。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860(2017)06-0102-06

       传统学习方式产生于机器大生产时代的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之上,而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互联网+”教育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常新态,彻底动摇了传统学习方式的根基。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越来越需要泛在学习、仿真学习、休闲学习等新型的个性化学习方式,越来越催生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思维和普适性的网络学习环境的生成,“互联网+”学习越来越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张扬、潜能释放、自由凸显和需求满足的时代价值。在教育生态大变革的背景下,从学习的视角来审视“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重新思考和定位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逻辑、价值形态等既凸显了“互联网+”之于教育教学的现代意义,也顺应当下教育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前瞻性实践方向。

       一、“互联网+”时代“新”学习方式的生成逻辑

       互联网赋予了学生学习方式新的内涵和意蕴,使其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媒介、技术和工具将作为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载体,影响学习方式的整体系统,进而增强学习方式的文化内涵。

       (一)“互联网+”时代价值的外在促动

       时代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手段和学习方式的每一次变革与发展都是对时代发展的回应。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兴的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然成为改变人类社会生存空间的技术架构,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媒体形态,这些新技术不仅是现代社会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的媒介,而且已经成为我们生产、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人类社会生活交往带来一种可能的意义空间,打破地域空间的阻隔、缩短世界的距离、拓宽了学习的途径、扩充学习的资源,新媒体为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娱乐方式等等,彰显出其独特而深刻的时代价值。而“互联网+”教育必然会引发教育领域的持续变革,进而促进新的教育形态和新的学习方式的生成。正如某学者所言,学生是网络时代的“数字土著”,互联网的最大影响力在于对学习方式的改变[1],突出表现在各种新形态学习方式的生成,而这些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是停滞于外在形态的量变,而是在更深层次上使学习的主体、学习客体和学习中介发生全方位的质变,这种历史性变革是学习方式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而互联网则成为这次裂变中的里程碑。新兴技术已然成为信息时代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成为人类“新”学习方式产生发展的必要技术杠杆。因此,“互联网+”时代价值的外部驱动是“新”学习方式生成的外在逻辑,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要求。

       学习方式是学习主体作用于学习客体,即学习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机制和过程,由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客体以及学习中介三大要素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各要素的结构、样式和过程的组合展现出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的能力、广度和深度[2]。从系统论的视角看,互联网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包括对学习主体、学习客体和学习中介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它影响的是构成学习方式整体系统的三大要素。首先,互联网能有力地改变学习主体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知识结构,扩宽学习主体的视野、丰富其实践经验,进而提高学习主体的学习能力;其次,互联网能改变学习客体的内容、形态、形式和性质,因为学习客体本身是一个非常宽泛且不固定的概念,它会随着时代的更迭不断地更新;最后,互联网能够渗透到学习工具的所有环节之中,为学习工具的更新换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媒介载体。在一个特定的学习活动中,学习方式的各构成要素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之中,各要素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任何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学习方式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不平衡,不平衡的状态就会引发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互联网不管是作用于学习主体、学习客体抑或是学习中介都会使学习方式整个系统内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构成了学习方式变革的必要条件和基础,进而生成新的学习方式。

       (二)学习方式价值主体的内在驱动

       学习方式是由学习主体、学习客体和学习中介构成的完整系统,学习主体是学习方式系统构成要素中唯一的能动要素,是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和承担者,是其中最主动、最活跃、最积极的一个要素,可以说,学习方式是学习主体的活动方式,离开了学习主体的参与就无所谓学习方式了[3]。也就是说,学习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学习方式系统主要的要素,学习主体的知识体系、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经验技能等的变化都对学习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方式以学习主体的存在而存在,以学习主体的需要满足和价值实现为归依。因此,学习者是学习方式存在与变革的价值主体,是学习方式价值的承载者和实现者。学习方式变革实质上是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建构、自我调适、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学习主体作为学习方式的价值主体,其主体价值的实现、主体需要的满足、内在动力的驱动是学生“新”学习方式生成的内在逻辑。

       “互联网+”时代,学习主体发生了突变,他们一出生便被笼罩在网络和新媒体所构造的虚拟世界里,伴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而成长起来,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数字网络语言就是他们的“母语”,他们就是所谓的“网络原住民”(Digital Natives),也叫“数字原生代”或者“数字土著”。新的时代,学习者已经不同于我们教育系统所预设的那样,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已经不适合这些数字原生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与“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有着根本的不同。所谓的“数字移民”是与“数字原生代”相对的群体,他们出生较早,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社会化过程,是数字化时代的后来者,对数字文化、网络科技相对陌生,数字网络语言是他们的“第二语言”,需要努力学习以适应着崭新的数字化环境、竭尽全力融入新媒体时代,以防沦为“数字难民”。当下存在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在学校中,正是这些“数字移民”在跨越巨大的数字鸿沟艰难地教授着“数字土著”,可谓是“跨种族”之间的对话了[4]。因此,学习主体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有着本能的排斥,变革学习方式是他们的自然的需求,生成新的学习方式是他们的内在诉求。由此,可以说,“新”学习方式的生成是“互联网+”时代新一代学习主体需求满足、价值实现的体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