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世富 昆明师专教育心理教研室教授 昆明650091

原文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社会心理学渗透到教育中,并汲取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的产物。由于它重视教育心理学中的社会因素,并把学校和课堂看作是一个“微型社会”,因而更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近几十年来,教育社会心理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展望21世纪,其学科前景依然是迷人的。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法分类号】G446

      一

      由于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它跟更多的学科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分支。教育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合作的结果,出现了心理学的一个新的领域:教育社会心理学。

      教育社会心理学的产生是有一个过程的。它的发展跟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1908年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出版引起社会上的重视,销量竟达10万册之多。同年出版的社会学家罗斯(Ross)的《社会心理学》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罗斯主要研究人类的相互作用对行为的影响。但是,麦独孤和罗斯的社会心理学都缺少科学根据。1921年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出版,这标志着以科学实验方法来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时代的开始。他反对麦独孤的社会本能论。奥尔波特的论点明显的是跟华主的行为主义一致的。

      特利普赖(Tripplet)在1898年所做的实验可以说是第一个社会心理学的实验。这个实验表明集体对个人的影响。他的研究显示儿童在把绳子系在旗子上的时候,有别人在场,比独自一人工作时要快得多。后来,孟斯特伯(Munsterberg)和莫德(Moede)相继做了类似的实验。这种集体效应称做“社会促进效应”,至今,已为教育社会心理学家所接受。

      本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特洛(Trow)、理查斯(Richards)、林格伦(Lindgren)和克朗巴契(Croabach)等教育心理学家都主张加强对社会人格的研究,在他们的著作中,将社会人格的研究作为主要的内容。谢里夫(Sherif)在1953年所做的研究,主要是集体准则对个体的影响,合作与竞争的效应等,至今仍对教育心理学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研究的共同特点是:一致认为教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向,因而他们强调社会化过程的研究,还主张研究个人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家庭与社区的差异和对学生的影响,社会人格的结构与性格的发展等。此外林格伦和克朗巴契还研究社会阶层、家庭的情绪气氛、纪律与学习情境、学习者与集体等问题,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有很大关系。

      60年代班杜拉和麦唐纳(Bandura and McDonald,1969)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的道德发展受社会榜样的影响。他用模仿的方法以消除对蛇的恐惧,这个实验对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都有极大的影响。他将受试的大学生分成四个组,其中有一个组的受试者模仿真人玩蛇的行为。受试者在别人的指导下,逐渐敢戴上手套去摸蛇,然后赤手摸,最后让蛇在手上身上爬来爬去,这就是他所谓的“活生生的模仿与参与”。受试者完全由于模仿而克服了怕蛇的反应。罗森塔尔和雅可布松(Rosenthal and Jacobson)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进行了不少研究。他们的研究(1968)表明教师的态度,即使是无意的或是未加控制的态度,对学生的自尊及相应的学习成绩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他们的研究都广泛引起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内外人士的重视。

      盖蔡尔斯(Getzels)1969年发表的《教育社会心理学》,成为奠立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里程碑。盖蔡尔斯认真研究了社会阶层、社会化、社会对智能的影响、种族隔离、补偿教育、作为社会制度的学校与课堂、教师与学习者的特点对学习的影响。他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材料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其成就是极为突出的。

      教育社会心理学到了70年代,有了新的发展。教育社会心理学的体系日趋完善,研究的课题广泛而且深入。

      阿伦森(Aronson)、布里奇曼(Bridgeman)和盖夫纳(Geffner,1977)的研究表明合作对学生的自尊、学业、态度都有影响。合作的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自尊,提高学业水平,改善人际关系。裘斯沃尔和基普尼斯(Tjesvol and Kipnis)也研究了合作的问题,他们根据早先勒温、李匹特和怀特的研究,证明了在压制的课堂里,气氛紧张,学习松弛,破坏性行为增多,学业水平下降,过失行为增加。而在合作的课堂里,由于气氛良好,所以士气高涨,人人合作,互相支持,学业成绩显著提高,过失行为减少。勒温早先的研究,是以实验的方法证明在三种不同的社会气氛中,出现不同的行为。社会气氛是民主的,小组的特点表现出人人对工作抱积极态度并对工作有浓厚的兴趣,个个主动参加活动和工作,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小组的特点表现出是放任自流时,集体成员中常出现不满情绪,打击他人,道德水平低下;小组的特点表现出是专制的时候,集体成员表现出冷漠无情、心怀敌意、态度消极,常常出现过失行为。柯尔伯格(Kolhberg,1975)的研究认为在学生中间,应该发展他们的合作关系,这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他还建立了“公平的社区”学校,目的在于研究加强学生的合作以促进道德品质的发展。

      70年代,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以集体的课题占较大比重。教育社会心理学家大多认为在学校里一个有效的学习集体必须具备三个社会心理特点:一、集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依靠;二、共同的目标,人人有份儿;三、交往是通过社会结构进行的。建立和发展有效的学习集体,还要考虑学生的人际关系并运用学生追求胜任,追求影响力和交往等动机,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怀特曾指出,追求胜任是人的基本内驱力。个人的自我期望(Self-expectation)对学生的胜任能力很有影响。学生当中那些信心不足或充满信心的,在课堂里的行为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学习成绩不易提高,后者则不断进步。追求影响力是指学生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认可及影响他人的力量,一个有效的学习集体有着良好的社会气氛,其中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影响力。至于追求交往也是学生的内驱力。教和学的过程含有人际过程(interpersonal process),这个过程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许多关系的影响。在一个学习集体里,同辈人中间友好的与敌视的隐秘世界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友好的、关心的支持,对同辈人的学习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