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教育中遵循怎样的文化理念才能实现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教育职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是近年来教育学和教育哲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教育界、思想界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对此,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以物质生产为基础,运用文化知识来发展自身的特殊对象化活动,其本质是建构人的主体素质,丰富人的本质;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与社会发展及其需要密切相关,转型时期的中国迫切需要在教育中确立能力本位思想;教育中的能力本位思想是社会主义教育及其本质的内在要求,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对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个问题,本世纪以来,我国许多教育界人士作过不少的探索。基本一致的看法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注:厉以贤主编:《现代教育原理》第1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对人类来讲,教育是社会存在,它产生于以物质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实践中,是人在对象化劳动实践过程中主体力量张扬的结果。原始社会,人们面对冷酷无情的大自然首先基于生存的需要形成人与人之间共同协作的劳动关系。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把个体极其有限的生产力凝铸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现实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同时,人们在从事最初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中,也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生产经验、切磋劳动技能的关系。这既是原始初民对劳动技能、生产生活经验的交流、承传的现实的社会方式,也是他们后来对一些生产生活知识、文化习俗、生活准则、原始巫术礼仪的习得和遵守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原始初民对劳动技能、生产生活经验的交流、承传及对一些生产生活知识、文化习俗、生活准则、原始巫术礼仪的习得和遵守,通过原始的教育如原始的文化教育、生产生活教育等形式历史地积淀下来,而成为教育的活水源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理性的升华,人文精神的发展,人不仅是教育主体,同时也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教育不仅是传播文化精神、培养人的知识技能的工具,而且首先成了提高人的主体素质,丰富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主体价值,发展其本质的手段。由此可以认为:教育是人类以承传文化精神和知识技能为手段,培养、建构人的主体素质,尤其是人的主体生产力素质、发展人的主体、完善其本质的一种社会实践。建构人的主体素质、丰富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的实践特征是教育的本质特征,它也是教育存在的根据。 教育,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对象化实践活动,并非是抽象存在,而是以学校为主要载体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就其社会存在而论,教育是一个自然——人为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系统的人为性在增加。这也为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改变教育系统结构及其功能提供了可能和根据。当前,我国正值社会转型时期,面对急剧变革和迅猛发展的社会现实,我国教育既要有正视挑战的勇气,又应当努力保持理性的清醒和相对的独立性,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有所选择,主动适应。这正如雅斯贝尔斯在《社会历史转变中的教育》中所说:“当社会发生根本变革时,教育也要随之而变;而变革的尝试首先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的追求。”(注:〔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中译本)第43页,三联书店,1991年。)我们立足教育的本质即对人主体素质的建构,其实质是培养人的主体能力素质,在当代中国转型时期教育中确立能力本位思想。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命题,也是我国面向21世纪以教立国的理论基石和根本出路之所在。只有这样,我国教育才能在顺应变革的同时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坚持自己的更深层次、更长远的追求和发展。 二 能力本位,作为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核心文化理念,特指中国社会转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教育为顺应历史变革,告别传统的知性应试教育和以德育为本位的旧式教育模式,谋求自身深层、全面、更高发展,而内在要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加以贯彻实现的核心的文化理念。其根本思想即主张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在于为社会塑造一种“能力人”,即具有能力本位意识——以能力本位为人生价值追求的主导目标,具有较高能力素质的服务于社会主义、为人类谋福利的主体人。 在社会转型时期教育中确立能力本位思想,不仅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教育哲学界长期论争和研讨的理论总结,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及其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它植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具有坚实可靠的现实根据和理论根据。 (一)教育中能力本位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人才的培养规格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的社会产品——毕业生,最终走上社会,接收社会“检验”的方式在于由国家按专业对口统一分配,而且企业生产内容也很少变化,学校容易把握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可以按专业对口,甚至按产品对口的要求来培养人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企业走向市场,并成为经济运营的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在市场竞争中,使之必然地考虑利润的最大化,这种利润的最大化的获取就要求每个人必须发挥其最大能力从事经济活动,因而市场竞争其实质是人的能力竞争。离开人的能力,人在市场经济中就缺乏竞争的前提。市场经济对人的能力的内在要求在毕业生择业中已得到充分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教育“熔炉”中走出的毕业生将主要通过劳务市场去就业,企业的生产内容也随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这种就业的非定向性和生产内容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是单一专业型或产品型的,而应当是“变形金钢型”的人才——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素质,能够根据劳动市场需求和劳动岗位变化,自动生成所需要的专业劳动能力。因此,市场经济环境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素质。由此可见,在社会转型时期,教育中能力本位思想是社会主义教育对市场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形态的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