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投资收益率计量方法的初步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隗斌贤 浙江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副教授。嘉兴 314001

原文出处:
江苏高教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著名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G.S.Becker)认为,教育投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货币和物质收入的活动”。“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T.W.Cshultz)进一步指出,“教育远不是一种消费活动, 相反,政府和个人有意识地作投资,为的是获得一种具有生产能力的潜力”。但是由于教育投资效益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期性等特点,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远不如其它投资那样明显、直接,因而,对其研究特别是进行数量分析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计量方法上具有不完备性。笔者拟从基本理论分析出发,对教育投资收益率的计量方法做初步探讨。

      一、教育投资收益率计量的一般方法

      为反映教育投资对收入分配的作用,研究教育投入产出和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有必要定量分析教育投资收益水平,从统计上讲就是要计算教育投资收益率。其定义公式为:

       教育投资收益

      教育投资收益率=──────────

      教育投资(或成本)

      由于投资发生在现在,收益却产生于未来,而且时间较长,还存在着间接性,这就必然产生资本的时间价值问题。因此,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即便投资后形成的收益总额大于今天投资付出总额,由于时间价值的影响,这种投资也是失效的投资。因为这部分投资的增量可能还小于将钱放于银行所获的利息。为了比较科学而准确地计算投资是否合理,人们通常用复合、贴现和内部收益率等概念来计算未来资本的现值和目前货币的未来值。用未来资本的现值与现在货币投资额进行对比,则可为教育投资决策提供参照。

      如果有人把10,000元存入银行,在年利率10%下,一年之后的本息为11,000元。其中1,000元利息,是存款人把10,000 元在一年中的使用权转让给银行后所获得的补偿。从投资的角度看,11,000是今天10,000元在一年之后的“未来值”,而10,000元则是一年后可得到的11,000元“现值”。在会计学中,求目前金额的未来值为“复合”,求未来货币的现值叫“贴现”。用复合与贴现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教育投资中一定数量货币的现值与未来值之间的关系:复利终值(即目前货币的未来值)=现值×(1+利率)[n],对此式变换得:

      货币未来值

      未来货币的现值=───────

       (1+利率)[n]

      对教育投资效益进行评估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求出投资之后各年的收益额,然后,将这些投资收益额用贴现法求出其现值,最后将投资收益的现值与现在的投资额进行对比。这种对比是在现在投资的未来收益现值总额与当前投资总额之间进行的。若投资收益现值大于投资额,说明该投资是可行;相反,除非该项投资具有明显的非经济收益,否则就是不可取的。这样,教育投资收益率的公式为:

       投资收益现值

      教育投资收益率=─────────

      现投资总额

      二、个人与社会教育收益率的计量方法

      教育收益率包括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两种方式,二者在计算内容上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个人与社会教育收益率的计量内容

       教育成本 收益

       公共开支 个人收入 机会成本所得税 税后工资

      个人教育收益率 √ √ √

      社会教育收益率 √ √ √ √ √

      一个人受教育可以提高他的生产技能和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产出和收入。一般说来,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教育收入就越多。

      需要说明的是,对个人而言,教育的收益率是递减的,即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个人教育收益率呈递减趋势。这是因为,一个人小学期间用于教育的费用很小,为上学而放弃的收入也是甚微的,故而教育收益率很高。但当他进入中学后,不仅个人教育费用增加,个人为接受教育而放弃的收入也大大增加,这时的教育收益率就日趋减少了。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大,个人和家庭面临的继续升学与就业的抉择就越尖锐。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和调整工资差异来间接调整人们在升学与就业之间的选择倾向,这就要设计下式来辅助决策:

      Y[,o]=CX·r/[1-1/(1+r)[n]]

      式中,Y[,o]为未来每个增加的收入,CX 为接受某级教育的总成本,r为预期收益率或贴现率,n为未来工作年限。我国目前每年家庭为供养一个大学生,四年内约需要20,000元, 贴现率按目前国家银行私人长期储蓄利率大体设为8%,大学毕业年龄为22岁, 未来可工作时间为38年,则有

       20000×0.008

      Y[,o]=──────────────=612.5元

      1-1/(1+0.008)[38]

      结果表明,大学毕业在未来38年工作中,年均工资要比未上大学的人多出612.5元才能抵偿为上大学而付出的投资。当然, 除了经济利益外,人们还要考虑社会政策、家庭境况、个性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因素。

      同个人利率相比,教育的社会收益率是从整个社会(其中包括所有个人)角度来计算的,因而社会收益除税收部分外,还包括所有个人收益(工资或报酬),社会教育成本除公共教育开支外,还包括所有个人教育费用。所以,社会收益率从一定意义上讲又是具有反映政府在分配GDP的收益和分担教育支出方面的作用。其计算公式按定义构造为:

      税前收入

      教育社会收益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