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应强化学科考核对学生能力的测定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果平 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讲师 重庆市 400715

原文出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是改革教育评估制度,考试中命题、评分、评价等环节都必须紧紧围绕检测学生能力来进行,建立一套从根本上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将“应试教育”中的知识检测变成能力评估,对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门指导学科教学、师生自我评价、教学目标设计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G40—012

      一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忽视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弊端,把受教育者的内在潜能充分地开发出来,使之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李岚清同志曾经指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为人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不仅包括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现代文明意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和实践能力等。这些素质都不是靠题海战术所能培养出来的。”[1] 他又指出:“要以终身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在基础教育阶段教会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在掌握必要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 (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作者)

      李岚清同志的这些论述,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育工作(尤其是教学活动)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培养能力,传授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目的。对能力素质教育,近些年我国教育界进行了不少理论和实践摸索,无疑,教育界对能力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形成共识,对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也进行了不少富于创造性的探索。但在中小学教育中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还存在很大的距离。究其原因,除片面追求升学率外,根本的症结还在于缺乏对学生能力测试的系统研究,没有形成一整套有关能力素质测定的系统标准和操作规程,更没有一套能力素质评价体系,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沿袭着“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从而导致不少教育单位仍不愿或者不能彻底放弃“应试教育”,始终不能走出既有的圈子,不能形成能力素质评价的客观环境。这从根本上阻碍了跟素质教育相配套或者说作为素质教育基本组成部分的新的评价体系的确立。

      然而,如何才能测试学生的能力素质?尤其是各科考核试卷如何做到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考察学生能力素质?这是我国教育活动中长期无人深入研究而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又成了非解决不可的问题。

      二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考试来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是一种主要的评价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应试教育中,检测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考试来实现的,但从考试题目设计、评分方法、评价思想等方面都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在实践中,教学为考试服务,单纯追求考试分数,成为应试教育的主要目的。如果能将考试这一手段加以改革,使考试为素质教育服务、为教学服务,并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潜质、素质的综合发展,那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通过考试检测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潜质,仍然是素质教育中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套试题,既要能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要能达到检测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将传统的命题标准、知识评分标准与能力评分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强化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均衡、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里提出一个初步设想供研究参考。

      考试中命题、评分、评价等环节都必然紧紧围绕检测学生能力来进行。首先,在考试命题上,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单纯考查学生知识水平的指导思想,从有利于检测学生能力素质、发展学生潜质入手,设计既能反映学生知识水平,又能检测学生能力素质的考题。通过对考试题目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要求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般来说,在考试中学生所做的每一道题,用的每一种方法,每一个步骤,甚至每一个思路、结论等都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学生的能力素质,而在评分时通常都据此给分,也就是说在考卷中给出的每一个分数都是与做该考卷的学生的能力及激发出的潜质直接相关,也可以说是其能力的得分,而人们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可描述成几种类型,如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听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用某一部分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和自我评定能力……这些能力总会在每次考试中全部或部分出现,在每一道题目、每一种方法、每一个步骤中都会涉及到对这些能力的一种或几种运用。

      其次,在评分上,新构想也与以前不同。过去有人曾经将考卷的评分细化,即对考卷中的每一道小题进行给分统计,这样可得出小题分,通过对小题分的分析可得出学生某些部分的知识点和知识水平的测试结果,以此对试卷命题进行调整,对教学进行评估。但这种对考试和考试结果进行处理的方法由于分数量大(一份考卷可能有几十个分数,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有成百上千个知识点),处理分析困难;考试不是以能力测试为出发点,因此,反映不出考生的能力水平;每次考试所包含的题目类型不一致,导致可比性差;小题分无法描述出过程,使得能力测试不准确,因此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差,无法得到推广。在新的评分体系中,教师仍然要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考卷进行评分,但评出的是学生的能力分,即通过学生做每一道题,相应地反映出学生相关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把考卷所有给分之处的分数分类求和变成为能力分,一套考题就会得出几个或十几个能力分,以此可以作为对学生能力评价的原始依据;而各次考试都可以得出各类型的能力分,并且是可比的,可形成一种能力态势的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