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技术: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广州第16次教育沙龙综述

作 者:
康宏 

作者简介:
康宏 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 528000

原文出处:
教育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97年10月10日,广州第16次教育沙龙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举行。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教育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座谈。本次沙龙的中心议题是“新教育技术”。与会同志围绕着新教育技术的涵义、新教育技术的正面及负面影响、新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新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新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推广应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新教育技术的涵义

      与会者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遥距通信、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汇合,以致出现了电子技术网和互联多媒体等奇观,这就是“新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这一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就构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新教育技术。它与我们通常理解的一般教育技术的概念相比,仅是诸教育技术中的一种,亦可以称之为“新的现代化教育手段”。

      二、新教育技术的正面、负面影响

      与会者对新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张人杰教授指出,目前,社会上对新教育技术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认为它可以解决教育质量中的一切问题;另一种认为它对教育民主化构成了威胁。它们的共同错误是把教育质量的不足和教育民主化的不足都归咎于教育技术本身,而不考虑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都是“技术主义观点”。事实上,教育质量较少地取决于技术的性质,而更多的取决于与这些学习模式有关的技术的使用;教育民主化亦不取决于技术本身,而是更取决于各种社会角色与它们所寻求的社会类型之间的关系。

      就新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张教授从大教育观的角度谈了四点意见:(1 )新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创造出使知识和学问来源多样化的文化教育环境。(2)新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信息储存能力, 令传播个别化和广泛应用,为终身教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3 )在正规教育中,新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发展,教师更容易组织异质班的学习,有时还是防止学业失败的一种手段。(4 )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个人就业和融入社会及文化环境而言,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有学者则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对新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作了阐述。认为教育现代化包括物质层面(诸如教育设施、教育方法手段、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的现代化、制度层面(即以学校教育制度为主体环节的体制)的现代化和教育观念(如人才观、教师观、办学观、教育价值观等)的现代化。新教育技术对上述三个层面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新教育技术对教育物质层面的影响表现为:新教育技术完备了学校的现代化设施,使教学的环境卫生条件大为改善;新教育技术的运用将在传统教育方法基础上增加“人——机”对话和“人——机——人”对话的新教育方法;新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会使正规教育制度的教育内容更易为学生接受和领悟,而且还会带来教育内容的丰富、更新和发展。其次,新教育技术对教育制度层面的影响表现为:新教育技术可以使学习者摆脱学校课堂的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使远距离教育正规化,“班级授课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得到根本性改变,“个别指导”、按能力程度编排的“小组教学”等新教育组织形式将日益普遍,并将最终带来学校教育制度和整个国家教育体制的现代转型,使之更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弹性。第三,新教育技术对教育观念的影响表现为:新教育技术带来国际社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动向、新成果,为人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基础和外在条件;新教育技术带来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为教育观念现代化提供了内部动力;在新教育技术的影响下,人们看到现代化社会给人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的种种变化,使人们产生观念上的变革,从而促进教育观念的现代转型。

      在肯定新教育技术对社会和教育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与会者对新教育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亦作了辩证的分析。张人杰教授指出,不能忽视在使用信息和传播的新技术中还有其消极的一面。据现在估计,至少有三大负效应:(1 )政治上拥有这种信息系统的大国或私营集团具有真正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力,而且少数国家已经垄断了全部文化产业及产品,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的同时,隐含着它的价值观,对各种文化特性有很强的侵蚀作用,可能让发展中国家有失落感。(2)在社会上, 由于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个人就业和融入社会及文化环境而言,越来越成为决定性因素,所以,掌握新教育技术与不掌握新教育技术的不均衡现象可能加速社会的不平等,带来社会上新的破裂。(3 )教育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扩大,青少年在便利了与他人交流及人机对话的同时,也增加了自我封闭和离群索居的趋势,加上缺乏既有的校园文化,很可能给他们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有学者指出,虽然新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使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和学的任务,但是它只能是教育活动中有力的辅助手段,任何新教育技术都不可能代替教育领域内人的活动。新教育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局限主要表现在:(1)在道德教育领域, 通过新教育手段学习再多的道德伦理知识,也决不可能达到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教师人格力量的直接感染和模范行为的直接影响的教育程度。(2)在学生社会交往领域,学生天天迷恋于电脑, 缺乏同社会上各种人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完善他们的人格,发展他们的个性。(3 )在学生身心健康领域,学生长时间地静坐在电脑前,易使身体素质下降,并患上“电脑综合症”,如果利用国际网络进行自学,还极有可能受到上面传播的黄毒等消极信息的侵蚀。(4)在知识学习领域, 学生在知识启蒙阶段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必须依赖于教师作用的发挥,电脑在这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另外,利用新教育技术进行知识学习的最终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CAI软件开发的是否成功, 而这恰恰是目前国内外尚未解决的一个最大难题。

      三、新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

      新教育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教育技术的冲击下,传统教育以及传统教育中教师、教科书的地位和作用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与会者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学者指出,新教育技术的应用已经引起和正在引起着传统教育与新教育的一系列冲突。主要表现为传统教育观念和新教育观念的冲突;班级授课制与小组教学、个别指导的冲突,传统教师素养与教师素养新要求的冲突;权威教育与民主教育的冲突;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冲突等。面对这些冲突,与会者认为,在教育中使用新技术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否定。新教育技术有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之处,只靠技术是无法奇迹地解决教育系统面临的困难的。我们不应将新教育技术看作是传统教育的对立,而应使二者走向协同与融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