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研究中的个性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恒泰,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教师

原文出处:
教育评论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为了更好地发挥理论研究对我国教育现代化实践的指导作用,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的特色和规律,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强个性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就个性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必要性、必然性及如何进行研究提出几点想法,供同仁参考。

      中国教育现代化从目标理想到具体实施,是个性化的实践而不可能是全面的推进,这和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发展是同步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一样是极不平衡的,它首先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苏南、北京、上海等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其在体制改革、普及义务教育、调整教育结构、校舍的软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的进展都是健康的,这是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代表,是个性教育现代化实践中的一种。个性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不仅在大城市和经济特别发达地区出现,而且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也有一些学校在积极地实施,出现了较为成熟的现代化教育典型。教育现代化的个性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中国是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休戚相关。现代化的一般发展趋势是城市优于农村,城市教育的现代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许多学校已经具备了教育现代化的条件,也有许多学校在努力创造条件,从不同方面进行教育现代化的实践。那么,农村学校可否进行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呢?答案是很明确的。事实上,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教育现代化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都是在农村。江苏省启动的教育现代化工程就有许多部分是在农村,特别是在苏南地区。到本世纪末,苏南80—85%的乡镇和学校达到现代化建设的标准,苏中沿江地区有25%左右的乡镇和学校要达到标准。

      个性教育现代化实践本身的价值主要表现在试验、示范和认识上。不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实践,还是内地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实践,在这几个方面的意义都是很大的。这些地区或学校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和主观因素,可以进行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但这些实践肯定是试验性的,因为教育现代化终究是个前无古人的实践,如何走教育现代化之路要靠试验。实验者是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他们创造的经验和实际做法可以启示他人,使他人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少走弯路。如江苏省在教育现代化实践中认识到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必须向更高层次教育进军,解决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科研为先导等。广东省中山市开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示是:要有较强的现代化意识,必须把职业教育纳入主轨道,推进教育结构的现代化,加强政府行为的主导统筹作用,大力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形成教育优势和特色,实施创名师名校工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这些都是最生动最具体而且可操作的,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好经验,可以升华为一定的理论。如果仅凭想象,仅凭已有的经验去对待我国教育现代化问题,是不可能有真知灼见的,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

      我们把个性教育现代化实践的主体,规定为实施教育现代化的领导者。各级党政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他们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对这些实践主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应包括现代教育思想的研究和现代管理思想的研究。他们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是指导学校进行教育现代化实践的指导思想,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工程的先进思想。不首先研究这些实践者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就不能理解他们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这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要弄清楚,即普遍的思想与具体的思想的界线。普遍的思想是宏观的指导性的思想,具体的思想是微观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两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混淆了两者的界线将是十分有害的。事实上,研究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管理思想的活动一直开展得比较活跃。如对广东六联小学丁有宽校长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的研究,对辽宁盘锦实验中学魏书生民主科学教改体系的研究,对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校长卓立的“一切为了孩子,一切面向未来”的现代教学思想的研究,还有“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素质教育”等等,都表明了这些在实际工作中的领导者都是很有思想的。正是这些活生生的具体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带来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新局面。

      我们强调了个性教育现代化实践的研究,并不否认而且还积极支持教育现代化的共性研究。应该说,没有共性的研究,或共性不成熟的研究对个性研究都是很不利的。教育现代化的个性研究,一刻也离不开共性的研究,我们在进行个性研究时必须时刻关注共性研究的成果,并使之指导个性的研究,使个性研究有更好的理论支撑。个性研究必须要以共性为指导,个性研究可以为共性研究提供最新鲜的素材。

      个性教育现代化实践的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深刻认识个性教育现代化实践,提高个性教育现代化的水平,以及推广其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个性教育现代化不能不研究其行为模式。模式往往用极简化的方式(定性、定量)来表述。模式是和目标紧密相连的,没有行为的目标就不可能有行为的模式,只有科学的正确的模式才能为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证。教育现代化作为一种长远的目标,必须有相应的行为模式,教育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实施方法和方式。(1)从模式形成的状态来看,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已经形成的模式,称为“现实模式”;一种是尚未实现,正在构思和实现过程中的模式,称为“理想模式”。应该说,这两种模式在我国个性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中都存在。如珠江三角洲、江苏等地的教育现代化可简括为政府行为模式,内陆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进行的教育现代化可简括为学校行为模式,应属“现实模式”。还有一些地区和学校正在制订实施教育现代化的方案,是在实践中摸索的行为模式,应属“理想模式”。无论何种模式,其产生都有特定的因素,应研究这些特定因素和模式之间的关系,探索教育现代化模式产生的机制、条件和方法。(2)我国地域广大,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能只有一种或几种模式。为此,应对城乡模式、区域模式、政府模式、学校模式、单向模式、综合模式、定形模式、滚动模式等等进行分别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此外,还有教学模式、运行模式以及评价模式等问题,都是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只有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研究,我们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