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理论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谢安邦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地址:上海 邮政编码:200062

原文出处: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与界定

      教师是教育活动和教育改革的主导因素,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优劣,因此可以说,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师的改革,首先是教师教育的改革。

      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转变时期,要求教育(自然包括教师教育)积极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提高其质量和效益。同时,我国教育也正进行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从根本上对教师提出新的任务,要求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育和管理方式代替应试教育的模式。面对社会和教育的巨大变革,原有的教师教育模式愈加对新形势不相适应,需要我们对此作出新的探索。

      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就是适应社会和教育的改革要求,针对现有师范教育中职前职后隔离、体制机构各自为政、教育内容重叠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据终身教育思想、教师职业生涯理论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试图构建一个体系完善、机构合理、内容科学的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

      在此需要指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提出,目的在于统筹考虑教师教育资源和培养培训计划,以整合的教育模式来改变目前教师教育中的割裂状态。所以,一体化并不是单一化,它可以是多元化教师培养模式中的主体,并不垄断教师教育。它强调整合完善的体系,但并非封闭,而希望在开放竞争中体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二、一体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改革是时代的潮流,但教育的发展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过多的连续不断的改革势必扼杀改革,而且对教育发展造成持久的不良影响。所以,每项教育改革政策的实施必须经过充分慎重的论证,尽力避免改革的失误。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亦是如此。

      1.体现终身教育思想,一体化既具有阶段性,又体现连续性

      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这一思想已深入人心,并被视为进入未来学习化社会的钥匙。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建议:“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重新考虑并沟通教育的各个阶段”。它要求教育的计划安排“必须不再把各种教学和学习形式看作是互不相关的和几乎是重叠的,甚至是相互竞争的;相反,必须努力发挥现代教育环境和阶段的互补性”。教师教育改革应该首先贯彻这一思想,实现教师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早在70年代,英国詹姆斯报告就明确把师范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师三段培训法:个人教育阶段、职前训练与指导阶段、在职教育和训练阶段,得到国际师范教育的积极响应。目前我们强调教师教育的三个阶段:师范教育培养时期、新任教师培训阶段和教师的继续教育阶段,注重各阶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使之成为相对独立而有连续统一的教育过程。

      2.依据教师职业生涯理论,保证一体化的教育内容既有针对性,又具完整性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个终生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在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自身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表现出与特定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国外通过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对教师职业生涯过程作了初步的归纳:

      (1)适应期(1—3 年)新任教师一方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急切希望获得实用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他们也因初为人师而兴奋不已。

      (2)稳定期(4—7年)逐渐适应了课堂教学, 并可根据实际教育情景以及自己的个性特征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此时的教师对教师职业较为投入,情绪较为稳定。

      (3)试验期(8—23年)也称为重新评价期,被认为是职业危险期。此时教师们开始埋怨教师职业缺乏挑战性而不满于现状,并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表现出大胆进行教改试验、批评学校组织管理中的弊端,甚至怀疑自己是否一辈子执掌教鞭。

      (4)平静和保守期(23—31 年)长期的教育工作使之成为资深老教师,他们所拥有的教育经验和技巧使之对教师工作充满自信,同时也失去专业发展的热情和精力,其兴趣在于“做自己乐意的事”。

      (5)退出教职(31—39年)即教师职业生涯的终结。

      这一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教师成长有自己特有的周期,不同的阶段又面临不同的职业成长问题和需求,同一教师群体中也并存着处于不同职业成长期的教师,教师教育必须考虑个体差异提供相应的教育机会和条件,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法,体现出其针对性和统一性。

      3.遵循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保证师范教育资源使用一体化

      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教育需求的无限性是教育发展的矛盾,“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更加剧了这一紧张关系,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合理使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益。当前我们在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公益事业,虽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但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机制已深刻地影响教育的改革,明显地表现在高校以联合与合并为特征的结构调整上,强调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规模效益。

      我国高师教育既属于高等教育,又自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在明确现有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师范教育主体的政策下,合理调整师范教育资源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一方面,我国师范教育存在着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机构设置重复分散、师资力量的失衡,有待于改革调整;另一方面,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在经济改革中富有成效,高校联合与合并的改革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教师教育资源的重新调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师范大学(学院)与教育学院的资源进行一体化的调整改革,可以说是社会转变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