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优到强基: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完善

作 者:
丁钢 

作者简介:
丁钢,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如何充分认识资优儿童的早期发现与培育的必要性,充分考虑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后备人才的成长特点,以及与高校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衔接,并使表层逻辑遵循底层逻辑的价值取向,充实国家对于拔尖人才培养的计划与效能?通过对拔尖人才培养系统性的研究发现,从拔尖人才系统构成维度入手,需要完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拔尖人才计划沿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整体而系统地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7 期

字号:

       无论是高等教育对于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还是基础教育中对包括青少年科创与学科人才和资优儿童的鉴别、培养与储备,都是各国不遗余力地努力强化拔尖人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关切。

       如何构建完善从资优儿童早期发现培育到强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体系,就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总量和更加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而言,在人才广度和深度上的布局,构建完善一个成体系的拔尖人才培养的制度架构,是一个成体系的拔尖人才培养的制度架构如何可能的问题。这必将关系到整体而系统地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决定我们未来的人才强国地位并具有国家战略的意义。

       一、背景与概况

       在讨论如何构建完善从资优到强基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体系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国内外相关背景与情况作简要的梳理。

       (一)资优的政策与推进

       1.国际上资优儿童的政策与探索

       美国是最早将资优教育立法的国家。1950年制定的《国家科学基金会法》是美国联邦政府关注资优生的开端。随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多元智能理论对资优儿童的界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2年,美国联邦政府在六个关键领域对展示高成就或巨大潜力的资优生及特殊才能者作了定义。①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资赋优异和特殊才能学生教育法》(The Jacob Javits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Education Act),开启了社会大众对资优教育的关切。②其后建立的国家资优教育研发中心(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不仅致力于为资优生接受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服务,同时将因社会经济地位、宗教、肤色及身心等不利因素而被排斥在外的资优生纳入了保障体系。这些政策在21世纪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和《每个学生成功法》(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中获得延续拓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明确指出,“在智力、创造力、艺术或领导力等领域,或在特定学术领域表现出较高成就的学生、儿童或青年,他们需要学校提供特殊教学和活动来充分发展这些能力。”③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开展了资优教育。而以色列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资优教育则更为系统,每年由教育部负责识别资优生,小学、初中和高中设有资优生班,在丰富知识学习的同时,特别注重创造性、责任心、情感、社交和领导力等方面的综合培养。④

       作为亚洲国家,新加坡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资优生教育(GEP),从学科智力领域扩展到音乐、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教育方法采用丰富法(也称充实法)而非加速法,逐步形成了以小学阶段的GEP和中学阶段的SBGE(以学校为基础的天才教育)为格局的天才儿童教育体系。新加坡成立“新加坡天才教育处”,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天才儿童和教师的选拔、新课程材料的编制、计划的具体实施及相应的监督工作。⑤韩国在2000年颁布的《资优生教育促进法》中明确规定,设立公立学校的资优生班、由大学和公共机构托管的资优生教育中心以及专门的资优生高中。这三类学校允许教授国家课程以外的课程,其他公立学校则严禁超前学习。⑥日本虽未发展出一套资优教育制度,但将资优教育融入了科技基本政策中。例如,第三次科技基本计划(2006-2010年)提议“发展资优生的个性和能力”,它包括三个主要目标:“发展资优生的个性和能力”“完善以科学和数学教育为重点的高中支持系统”“促进资优生参加各种国际科技竞赛”。第四次科技基本计划(2011-2015年)讨论了需要“持续和系统地培养资优生来领导下一代”和“发展一致的活动来识别资优生和发展他们的能力”,呼吁进一步细化和系统化资优教育。⑦

       2.我国对资优儿童的研究与探索

       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资优教育的发展仍处于刚起步阶段,主要还是处于特殊教育的框架内,资优儿童教育主要由民间协会如澳门资优教育协会推动。相比而言,我国台湾地区资优教育开展较早,自20世纪60年代,从地方政府委托大学进行学校实验,到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计划推行,并列入《特殊教育法》以及对其不断修订,使台湾的资优教育取得了进展。⑧⑨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经过了从培养单一学业成绩卓越学生到培养多元智力优异学生的历程,从明确了资优生的定义到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的鉴别工具并着力培养了一批专业人员,资优教育实践使资优教育融入一般学校,各学校开设资优教育校本课程,为资优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教育服务支持系统。其特点在于从政府层面的计划推进,并建立资优教育基金资助中小学开展一系列的相关资优教育活动。⑩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基础教育先后开展了资优儿童培养的探索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采取的措施有:单独设班,如上海中学、北京育才学校、海南中学等学校专门为资优学生成立数理、工程等领域的试验班;增加课程,提供种类更加丰富,更具选择性、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课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曾经从尝试成立高水平大学少年班,如1978年就开始招生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和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成立的超常儿童培养试验班,到举办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再到在国内“双一流”大学推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强基计划,力图形成较为连贯的拔尖人才培养制度。

相关文章: